最终,为了洗脱自己‘苛待功臣’的嫌疑,刘弘只能将原定于几年后实施的一个计划,提前拿来解决柴武的困局。
——经过三十年的冷遇之后,蓝田县,再度成为了军事重镇!
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柴武就在少府田叔、丞相审食其,以及暂代少府事务的张苍配合下,完成了‘汉蓝田大营’的大致建造工作。
原本居住于蓝田县方圆三十里的百姓,都被迁往了渭北一代——对于这种类似‘天津搬北京’的拆迁项目,蓝田百姓并没有表现出多大抗拒。
为了安置这批‘拆迁户’,刘弘甚至忍痛,从少府名下的‘皇田’,也就是属于刘弘所有的田亩之中,拨出了上千顷良田,以补偿蓝田百姓失去田亩的损失。
至于这批‘拆迁户’原本在蓝田一代所拥有的田地,也就成为了此刻,刘弘眼里所见的模样。
——四座长宽各二十里,位于蓝田县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巨大军营!
就刘弘此时所见,距离长安最近的蓝田北营,此时根本没有什么‘军营’的样子——只是原本的土地被平为校场,校场边沿多了几片简易的帐篷而已。
名为‘军营’的蓝田北营,此刻却连围住军营的篱笆都没有,只是一片巨大的空地!
北营如此,其余三营自然也好不到哪里。
但刘弘却丝毫没有因此而感到不喜,只饶有兴致的命令陈濞减缓车速,旋即打量起‘营’内,青壮们操演的状况。
在蓝田一带设立军营,自是早就被刘弘列入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当中。
历史上,同一时期的文帝刘恒,就曾下令:车骑将军令勉屯兵飞狐、将军苏意于雁门一代屯兵句注,将军张武屯兵北地。
与此同时,汉室另外三支精锐部队,也被刘恒一纸诏书立起框架:河内守周亚夫屯兵细柳,祝兹侯徐悍屯兵棘门,宗正刘礼驻军霸上!
这六支部队,便是汉室除南北两军之外,最为精锐,也最为人所熟知的常备野战军。
飞狐军自不用说,自汉室立,便一直驻扎飞狐道,充当‘长城救火队员’。
句注军,说是苏意所立,实际上,就是代北雁门一代,原本散乱的戍边部队被统合在了一起。
北地那更不多多提——在汉律之中,‘北地骑士’这个群体的待遇,可是‘比山东复’的!
所以严格意义上,这三支部队,都不是被文帝刘恒从无到有所创立,而是把原本就存在,却没有整合在一起的武装力量整编为一军,正式设为了常备边防野战部队。
而细柳、棘门、霸上三军,就可以说是文帝刘恒所建立了。
从马后炮的角度而言,文帝以飞狐军、句注军、北地军三支野战军,在汉室北墙东北、北、西北三个方向立起战略支点,这个总体思想没有问题。
但在长安附近设立细柳、棘门、霸上三郡,却是有一些考虑欠妥了。
这三支军队的建立,是文帝为了保证长安的安危;但实际上,汉室真正应该保证的,是作为关中门户的萧关、函谷关、武关的安危才是。
如果北方匈奴,或关东诸侯攻入关中,那继续保卫长安,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