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恒也退出籍田,来到刘弘斜后方后,便是如今在世的彻侯当中,食邑最高的一位,带头走入了籍田。
——年仅十九岁,却食邑万三百六十户的三世平阳侯,曹奇!
对于曹奇首先行‘籍田卿礼’,在场的勋臣彻侯大都是一副别扭的脸色。
但没办法——谁让人家食邑,在整个汉室排名第一呢?
而这样一个略有些违和的安排,自也是刘弘刻意为之。
在开国功臣次第死去,甚至有周勃、陈平这样食邑数千近万户的顶级彻侯绝嗣之后,刘邦那句‘山河永固,与国同休’,已经快成了汉室最大的笑话!
随着朝堂三公九卿十二人,史无前例的出现‘为侯者五四人’的状况之后,彻侯勋贵阶级对自己的未来,已经显现出了一丝击破。
审食其因内史之事,与博阳侯陈濞眉来眼去,自然是出于私人目的;但朝臣百官对此,却也大都持默认,甚至支持的态度。
——如今朝中,公卿是越来越不受重视了···
在这种情况下,刘弘自然需要照顾到这帮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公卿彻侯们的情绪了。
——看,人家曹奇才十九岁,平阳侯却依旧是公卿中最显赫的一家!
想得到重用?
那就努力立下武勋,谋求更高的食邑吧!
通过这样隐晦的政治暗示,刘弘也能将自己的意图,间接表达给彻侯勋臣们:哪怕子孙后代没有本事,朕也会好生对待。
——看,平阳侯就是个鲜活的例子!
在曹奇之后,久居长安的彻侯勋贵百余人也都次第进入籍田,进行了专属于自己的政治特权。
而后,便是朝臣当中,无彻侯之爵,却有二千石之职务的几位九卿进入籍田,行‘士礼’。
相较于百余人的彻侯勋臣,行‘士礼’的人无疑少了许多。
——二千石,在长安意味着九卿以上!
而三公九卿十二个位置,丞相审食其、御史大夫张苍、内史申屠嘉、太仆陈濞、少府田叔都有侯爵;太尉、宗正、典客三个位置没人。
所以实际上,在籍田礼中行‘士礼’的,就只有卫尉秦牧、郎中令栾布、廷尉吴公、奉常刘不疑这四人而已。
“刘不疑···”
暗自呢喃一声,刘弘便下定了心思。
“找机会让刘不疑出去打一仗,安个关内侯的爵位吧···”
作为最开始追随刘弘的班底,刘不疑一直在奉常的位置原地踏步,再不给个爵位,多少也有些说不过去。
等这四人礼毕,正武元年的‘籍田礼’,才算是正式结束。
“陛下起驾,百官恭送~”
又一声唱喏之后,刘弘再度坐上了自己的御辇,驶向未央宫。
——回宫之后,便该是元月初一的元朔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