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回忆后,想起这位私人包机连夜赶到叶城,因没见到爷爷最后一面而跪地嚎啕地大哭的老人,不由眼圈一红,规规矩矩地深深一躬。
“石爷爷,不好意思,我一下子没认出来!”
石大庆,这位老凤祥的退休掌门人摸了摸光头,哈哈笑道:“认不出就对了!那时还有头发,现在成光头了,哈!”
这时,其他几位也喊了起来。
“老安叔的孙子啊,来来,让大爷瞧瞧……”
“安老的谪孙啊,一表人才又有一手好手艺,来来,伯伯的见面礼!”
“孩子,这是我的电话和地址,有时间一定来家坐坐,当年安爷救了我一命哦!”
……
一群老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很快地,安宁怀里多了七八件老一辈亲手制作的各种小玩意儿。
这边的情形终于引起了其他桌客人的注意。
张老的徒弟、徒孙对安宁有印象,看到他后便远远地招了招手,随后便将所知的有关安宁的信息对同桌之人做了科普。
然后,上网一搜……
我去,这小子在网上那么大的名声!
有人窃窃私语,有人蠢蠢欲动,但碍于安宁人在主桌,没人敢去打扰罢了。
安宁这边终于一一拜见完毕,诸位老人见寿星老依然一副痴痴呆呆的样子,便好奇的凑了过去。
结果,张老的头将匣口遮的严严实实的什么都看不到。
石大庆忍不住伸手拍了下张老,“老哥哥,什么好东西也给我们看看嘛!”
“别急,别急!”
又过了几分钟,老人依依不舍的收起放大镜,呼了一口气想开口却不由地愣住,抬手用力揉了揉眼睛。
因为,就在刚刚地瞬间,他发现仙鹤身上的绒羽似乎被他那口气吹动了。
这怎么可能?
老人嘟起嘴又吹了一口,果然是动的!
老人急忙再度用放大镜看去,原来仙鹤腹部的绒羽不是錾刻而成,而是一根根细弱蛛丝地银丝焊接在鹤体上。
这么多银丝……好心性!
金银细工后继有人了!
老人忍着心中的狂喜,转头看向安宁,“小子,用了多久?”
安宁笑道:“整整一年,说起来挺长的,不过都是利用课余时间做的,没法算!”
安宁说完后见老人心情好,便大着胆子问,“老爷子,我外公不在了,您也对我有隔代授业之恩,您觉着我能出师了吗?”
老爷子一愣,不由地提高了嗓门,“你还在守这个规矩啊?”
老辈手艺人教徒弟有个规矩,就是没有拿出令师傅满意地出师作品前,弟子的作品不得流出门外,更不得用来谋利养家糊口。
安宁能拿出薄胎器,是因为他的玉雕技艺为祖父所传,祖父不在的情况下他自己可以做主。
这叫重振祖业,算不上违反规矩。
木雕行业就不同,安宁应该是将作品交给他舅公评审,结果被杨克川直接发在了微博上。
金银细工呢?
虽然他的外公去世了,但自己还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