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我为大唐修条路 > 第十一章 熟悉的场面

第十一章 熟悉的场面(2 / 2)

让其对其行贿受贿之做法。

不简单!从一点小事就能看得出这些大唐法律体系已经较为完整了。

那么既然陆仲谋陆校尉这几日不在周至县城,

那张伍德兄的这些山货就无法代为送达,这如何是好。

本来还想着借着此事请教一下陆校尉如何才能搭上那个不务正业“修仙”的刺史李振峰。

那只能从长计议了!

一边想着一边朝着上次住过的“悦来客栈”走去。

递给客栈老板一枚通宝,在小二的带领下走向了上次住过的那排客房。

听小二讲这种客房是悦来客栈最为便宜的,一天只要一文钱,

而这里最贵的天字号房一天需要20文钱。

寅生撇撇嘴,好歹也是1300多年后的现代人,高级工程师,

好容易穿越回古代,尼玛连1文钱一晚的客房都住着觉得贵,

住不起,混的还真是丧!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没办法呀,满打满算寅生身上只有7文钱了,最多住一周时间。

就这走之前,葛炎还要给寅生塞一个小布包,

哗啦啦的清脆的通宝碰撞的声音,估摸着也有十来文钱。

强烈的自尊心使得寅生确实万万不能再接过了!

好歹也是有手有脚有文化的高级知识分子,

已经被救济了几个月了,哪能再好意思拿?

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的,

葛炎和张伍德以及葛陌村众乡亲的收容和照料的知遇之恩早已铭记在心,

假如日后飞黄腾达了定当十倍报答。

寅生暗暗发誓道!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待到“开城鼓”刚敲响完毕,

寅生便出了客栈,朝着上次的县衙方向走去。

昨夜时分估计下了点微微细雨,

青石板铺成的县城主道还有点儿湿滑,

雨后的空气弥漫着泥土的芬芳,街上已有来来往往的行人。

有抗着农具出城耕种的,有肩挑扁担备着货物贩卖的,

也有青衣长衫文人骚客手捏书卷三两相伴外出踏青的。

翻开手腕,迅速瞄了一眼指针才刚刚指向7时10分,

街上人已经逐渐多了起来。

看来这个时代的人民还是很勤奋的的!

……

“晤……看来自己想岔了!尴尬!”

寅生敲敲自己的脑袋,自言自语地苦笑道。

方才寅生前往衙门口询问了下守门的衙役,被告知:

雍州刺史李振峰李大人的确最近来周至县关楼台修道,

而此修道非彼“修道”。

楼观台,西距周至县城15公里,是著名的圣迹游览地,

号称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首。

是华夏道教最早的重要圣地,

因其说经台犹如竹海松林中浮起的方舟,常称楼观台,

对唐初皇室信道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据说老子在此著《道德经》五千言,

并在楼南高岗筑台授经,又名说经台。

贞观初年,李世民大力提倡儒家思想,大兴儒学,

四处建立纪念孔子的庙堂,用重金和官职吸引天下的儒士。

贞观四年,李世民派人主持儒家五经汇编后世所谓的《四书五经》中的《五经正义》一百八十卷。

此次雍州刺史李振峰李大人就是前来楼观台修习学习儒家思想修订“五经”的。

晤……也就是后世所谓的进修吧。

看来都是受了后世修仙网文的影响了,一说修道马上联想到修仙。

不过话说回来,楼观台距离周至还有十来公里呢,

一瞅天色还早,立马动身前往楼观台。

“嘿……嚯……”

“嘿……嚯……”

出城门口往西,在距离周至县城约莫800米左右的样子,

看到了寅生熟悉的一片场景……

工地!

估摸着约有五六十个劳工左右,喊着号子,光着膀子,一片忙碌的场景。

工地旁边站着几个身着官府人员样子的打扮,

不停地交谈着,不时对着这些工作的劳工指指点点。

劳工们在工地上干得热火朝天,

一些用麻绳套着石材往前拖运,

一些用石锤一下一下地打着往地里打着木桩。

寅生停了下来,看着这熟悉的场面,嘴角露出了微笑。

不过看了一会儿,眉头一皱,向着这片工地走了过去。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