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县城正值赶场时节,城西的“广场”内好不热闹,堪比中秋佳节。
靠近西城门“黎塘”的空地上用木质栏杆围起,
停满了各式各样的马车、驴车、牛车等牲畜,名曰“停车场”,派有官兵专门把守。
赶场时节牲畜等畜力车辆禁止进入广场,必须此地停放,
停车之人每人发放一个小吊牌,作为凭证。
广场地面上用石灰白粉粗线划分为南北两侧,中间用双线隔开,
每侧各留出五米左右的通道供集市内官府专用马车行驶,
为摆摊商家或者采购者统一供货,往来于“停车场”和集市。
虽说百姓和商户不甚理解,但是效果显而易见,
没有了以往集市时候的杂乱和满地的污秽之物……
南广场按照每户摆摊商贩划分为若干个白色小格子,用于各商贩在此地摆摊,
摆摊的商贩严格将自己的货物摆在划线的格子之内,禁止将货物摆出划线外。
每户商贩按照贩卖物品的分门别类,各类商贩统一集中在一起,便于采买之人寻找所需货物,
小宗货物靠前,大宗货物靠后……
每户商贩免费发放一块木质招牌,置于前方,
自己或是请人撰写商号或是物品名称等。
虽说赶集贩卖货物或者采购的大多都是周边村落百姓,但是经过这样统一管理之后,
城内的很多商号也看出了商机,纷纷也向衙门申请前来集市摆摊……
这下周至县城西一时间好不热闹!
而更为热闹的则是北广场……
北广场不允许摆摊,但是同样也隔出来几块较大的场地,
每个场地都摆着若干小板凳,前方则是不同的人在授课!
但不同于私塾先生处所授的之乎者也之类的酸词诗句,
所授之人大多数都是周围百姓身边所熟悉之人,
这不,县衙府内的厨娘陈妈,在场地前方支了一口大锅,底下则摆满了木柴,但并没有点燃,
旁边案板之上准备好若干的食材,如猪肉、羊肉、莴笋、小白菜等时令蔬菜……
这是要现场做饭给大伙吃吗?
众人面面相觑!
而陈妈旁边的的格子内则是板凳面前支了一块大木板,
一个将士军官身份的人在给底下坐着的人讲授“制图学”之类的课程,底下工匠们听得津津有味……
另一边则是一个煤矿场的劳工,再跟底下的人讲述在煤矿场里面做工时候的一些逸闻趣事等,也听得众人十分新鲜……
这总共五六块场地上各式各样的的公开课都轮着来,
可把百姓们乐呵坏了,一会跑这边,一会跑那边的……
毕竟这个时代的读书人还是比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