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还要更加详细。
所有人都不知道李辉是怎么做到的,不过想到陆成都有可能做到的先例,也都没对细节进行怀疑。
虽然耽搁了三天,但其实已经有了最开始的报告打底,
UID已经基本得到了控制,所以事态不会因为这三天就变得不可控,一切都在可控而且最佳的控制范围里。
然后,第三天后的第二天,
李辉就感觉到了身体不适!
他三天没回家,所以这一天也没回家,直接到了急诊,挂了号,然后测了一个核酸。
阳性!
……
在进入病房之后,他虽然躺在了床上,
但是其实一直都没停止过工作,他一直都在和桂老与盛老,甚至和他们这些医生在讨论这件事,
一些细节,一些点子,有时候李辉直指出来,甚至比他们这些专业的人都还要精准和恰到好处。
这一打听,才知道,
huo。
原来李辉竟然是辉耀公司后面抗肿瘤药物的专利拥有人,
可能在临床上,他不如很多人,毕竟临床是一门经验科学。
但是科研,绝对是一门天才科学,时间比不上天赋。
在做科研,在面对未知的理解速度和方向性的掌控上面,李辉还真有说话的绝对权威性。
于是,很多治疗方案,包括李辉自己的,还有科室里一些其他重症病人的,他们都会去和李辉老师商量。、
李辉也都会一一指出。
可以说,他是一个病人,但同样,也是一个医生,在位科室里的病人服务着。
他也是一个研究者,在病房里,以病人的身份,在对未知继续出着一份力。
有时候,深夜,他都还在和桂老他们在进行视频的会议,分析着各种数据,发表着个人的想法和评论。
有时候,他在分析一些报表,
有时候,他也会写一些想法,通过笔记本的方式,传递到有需要,能够看得懂这些想法的人手上。
有时候,他会看一看文章,
有时候,他甚至想站起来去查一下其他病人的房,
不过总归是被拦住了。
或许与桂老和盛老他们比,李辉只是个一直足不出病房的病人,
只有很少的人知道,他在身体最坏的时候,仍然努力着想扛起一片天,
特别是,自从上一次陆成回到了汉城之后,
这种时间,就特别特别多……
最后,张领华做了一个非常为难而又坚决的决定:
“封锁李辉老师的病历和我们的讨论记录,”
“把这些事情,直接给肖部长进行私下里汇报。”
“让他亲自下令封锁这不存在推广性和研究性的病例,大家的意见如何?”
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举起了手。
可不是所有人都有李辉这样的胆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