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奎勇哈哈笑,好像是他引领的白店大队取得了如今的成就。他一直是这样的,原剧中给钟跃民吹牛逼,不过倒也情有可原,毕竟当时黎援朝纠集上百人砍死了小混蛋,他为着义气跟着送死去了,是钟跃民救得他。
现在王言过来了,虽然没有救李奎勇的命,但是一直带着他吃香喝辣,也照顾他家里人,他当然对王言极度崇敬,对于王言取得的成就,他与有荣焉。
“我还真想尝尝那个滋味,真想知道吃苹果吃到吐,得是什么样。”钟跃民有点儿向往了。
“看你说的那么可怜。”李奎勇一脸的看不上,“那以前给你苹果,你都不愿意吃。”
“那不是以前嘛,现在我干一天活,才给我五个公分,哎,苦啊,难活咧哇……”
钟跃民还加上了方言,整的挺夸张。
秦岭娇笑起来:“别说,我还就喜欢你苦中作乐的这个精神。”
“哎呦喂,您就别骂人了。”钟跃民连连摇头,“为什么苦中作乐?就是只能苦,没办法了总不能哭啊,那就只能乐了。不像言哥,他是真作乐,你看看白店大队的人,见谁都乐,没有难事儿。我听说白店大队以前不好娶媳妇,现在都容易了,是吧?”
“那你以为呢?”李奎勇嘿了一声,“从年后到现在,村里定了十八个亲,姑娘也好嫁,夫家不挑了。是吧,言哥?”
“姑娘本来也不愁嫁,愁的主要还是嫁好嫁坏的问题,现在白店大队的姑娘找的婆家,确实要比以前好上挺多。”王言含笑点头。
这些事情都是发展自然而然带来的好现象,毕竟眼看着的白店村现在发展的越来越好,家具副业干的红红火火,并且还是全国知名,上上下下都在看着白店大队到底能干到什么程度,是否能给眼下的局面找到一些新的出路。
当然出路不出路的,不是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想的,他们就想娶老婆,就想嫁的好一些,就想生活的更加富足一些,即所谓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物质追求。
白店村请来了专家要在今年打出一口井来,之后要在农闲的间隙,组织人手,修出一条宽敞的能够通车的硬路,途经二十六个大队直达县城。
修路的费用,由途经区域所属公社以及白店大队自筹,其中白店大队、和川公社出的最多,共同出人出力,粮食自备,主力的劳动力则是途经的二十六个大队出,其他临近的能够用到道路的地方补充一些人力,计划在入冬之前,将这条四十余里的硬路修好。
有了水井,解决了生活、生产用水的问题,有了路,解决了进出的问题。有着家具副业这个源源不断进钱的地方,用不上两年,大队家家户户都能有自行车。
现在大队的乡亲们,努力奋斗的目标就三点,打井、修路、买自行车,都盼着呢。甚至大队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既然打了井,就不必要着急修路了,还花那么多的钱,应该先把钱分了,让大家都骑上自行车,都吃上肉。
这个事情还是王言解决的,他在开大会的时候,给大家描摹了未来的画卷。种果树、养猪鸡鸭鹅,翻新窑洞,最基础的窗户,都不用窗户纸糊了,要弄玻璃。
语言很朴实,描摹的未来也很现实,有了更长远的好处吊着,大队的乡亲们也就不闹腾了,又是干劲十足的忙碌起来……
王言描摹的未来真不远,大队在开春之前,就已经紧急动工,建了一个大猪圈,预计养一百头猪,鸡鸭鹅加起来预计也要养上千只。
今年照顾好,年底就能见到肉。而且在这一年的过程中,大队是不缺鸡蛋的,当然,也不是让人敞开了天天吃、顿顿吃的不缺,但是小孩子总是一天能吃上一个的,大人们隔三差五的也能吃一个,这就不错了,在这时候也是丰裕了。
在做到以上的基础上,还能空余出来相当一部分的鸡蛋卖到县里,这又是一项长久的财源。
至于各种疫病的问题,王言已经开始指导了。他说他爷爷是老中医,他也会看病,并且给大队的一些人看了病,又说给牲口看病总不能比给人看病还难。大家也就信了。
他说怎么养,大队里的人就怎么养。
事实上到现在,他已经成为了白店大队真正的领头人,都听他的号令……
众人说说笑笑的吃过了午饭,也没有直接走人。毕竟他们跑出来就是躲活儿搞对象的,天渐渐长了,黑的越来越晚,走了四十多里路过来的,哪能那么快就回去。
王言没留在家具铺子,而是拿着他画好的一堆图纸去到了县里的机械厂。
他画了木匠加工处理木头的工作台,以及切割机、打磨机等等。提高生产力,当然是要从工具开始。
有了这些工具,提高了前期处理原材的效率,产量自然也就上来了。
到了地方,王言受到了机械厂长的热情接待,等到找来了技术负责人看到了王言画的图纸,惊为天人,拍着胸脯说一星期之内,加班加点也要把工具给王言做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