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时候,土地兼并等等现象也开始凸显。哪怕不至于看起来特别严峻,或者是土地兼并还不至于成为大明朝的隐患,不过也不能当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朱允煐有着这样的担心,因为他是大明朝的皇帝,他目光长远想着的是江山传承。
可是现在在武英殿的一些个文武百官,他们所谓的持稳,只是不希望看到朝廷的格局变化。
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只是希望看到自己任上的几年、几十年足够的安稳富贵就好。至于说大明朝传承的问题,他们未必就是特别的在意,也想不到那么久远的事情。
郁新呐呐不敢言,因为朱允煐说的那些事情,他自然也是心里有数,谁让他是户部尚书呢
看到这些文武百官也不再开口,朱允煐继续说道,“纵览古今,土地兼并总是难以解决。朕也知晓儒家多有期许,觉得那井田之制堪称完美。只是诸位爱卿也想想,若是井田如此完美,历朝历代为何不去推行”
井田制,确实是很多读书人期待的盛世景象。至于说均田制,这是从北魏到唐朝前期的制度,也是按照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只是很快就被两税法取代。
说到底就是土地兼并,这也成为了很多王朝阶级矛盾激化的原因,尤其是王朝中后期。
谷罬
朱允煐这时候也继续说道,“诸多政策,也多是按人头分。依朕之见,人头税最终也是土地兼并,避无可避。朕之新策,国朝征税不按人头税来。”
看着一些群臣不理解的样子,朱允煐表情肃穆,说道,“太上皇圣恩,令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一瞬间,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是听错了,觉得洪武皇帝和英示皇帝,这是集体犯糊涂,这才想出来了这么些个不靠谱的事情,这简直是见不得大明好啊,这是要让刚刚强盛起来的大明朝走向衰亡啊
看着群臣惊慌的样子,朱允煐也忍不住笑了起来。他的这一招,似乎是动摇了王朝的根基,只是这也是一个有着足够多操作空间的空话,当然这也不一定就是一句空话而已。
说到底,这就是为了摊丁入亩而准备的,所谓的永不加赋之类的,如果是按照摊丁入亩来,根本就不冲突。
更何况就算是定了将丁银税额固定、不再增收,可是如果真的出现一些情况,还是可以巧立名目的。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实际上是为实行摊丁入地奠定基础,这也是封建社会中徭役向赋税转化的重要标志。
其实这也是为了把全国丁银总额基本固定,从中央到地方不得随意增加,使广大农民负担相对稳定,逃亡人口也可减少,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朕有意摊丁入亩。”朱允煐表情很是严肃,说道,“朕看史书,田野小民俱系与有身家之人耕种。丰年则有身家之人所得者多,而穷民所得之分甚少;一遇凶年,自身并无田地产业,强壮者流离四方,老弱者即死于沟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