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大人这话就说的不对了,如果你没有下达这样的命令,又为何需要害怕其
(本章未完,请翻页)
他屯田所的千户、百户来此对峙呢?分明是你心虚了吧!”
“这有什么好心虚的?”话说到这里,桑淳元几乎已经是在和萧文明吵架了,“我是江南道的主管,一切军政要务都由我一人负责。倭寇之乱未平,这一点萧千户是比谁都清楚的。本官要求各地加强关防,以免有倭寇或者是奸贼趁虚而入,这也是我的职责所在,有什么奇怪的?就算本官下达了这样的命令,也是针对倭寇的,又不是针对你萧千户的。萧千户是想的太多了,太拿自己当一回事了吧?”
“既然桑大人问心无愧,那又何惧请其他地方的千户、百户过来呢?我已经请了汤大人、牛大人过来,不妨桑总宪也体现一点你的诚意好了!”
桑淳元原本以为自己对于江南官场是有着绝对的把控力的,除了不听话的萧文明之外,其余文武官员都应该惧自己三分。
但是今天的形势就是大出他的意料之外——且不说汤光耀和牛庆东会说什么话、不会说什么话,光是他们两个人出现在这里就说明他们已然是在帮萧文明了。
既然汤光耀、牛庆东会站在自己的对立面上,那又如何保证别的官员会听命于自己呢?
不过眼下这一个知府和一个县令的背叛,对于桑淳元而言,仍旧在他的掌控之内!
于是桑淳元依旧可以气定神闲地说道:“遇到紧急军情,一道总管直接向下属的屯田所发号施令,也并非没有先例。如前朝襄亲王起兵谋反,湖广道总管王文正公就曾绕过各级衙门,直接组织本道官兵就近平叛,立即镇压了叛乱,朝廷非但没有惩处,反而大加褒奖,成为一段美谈。除此之外还有……”
张淳元果然是好记性——当然他也是早有准备——罗列出来的由上级官员直接跨级指挥基层屯田所的案例,零零总总不下六七起。并且这些案例,朝廷无不是事后承认并且予以褒奖。
关于这些案例,萧文明昨天夜里在同温伯明聊天的时候,温伯明也曾提起过几件,虽然没有桑淳元归纳和统计得那么多、那么全,但至少也能说明像桑淳元这样的行为,并不是朝廷完全制止的。
当然了,这其中得有一个先决条件——必须是在遇到紧急军情的情况下。
这些案例当中,要么是藩王叛乱、要么是乱民起事、要么是外族入侵,不管规模大小,都是必须立即予以干预的紧急军务,地方官员绕过各级衙门,跳过向朝廷请示的程序,其实也是情有可原的。
至于桑淳元摆出的防范倭寇作乱,算不算紧急军情呢?
这一点,无论是萧文明还是桑淳元说了都不作数:必须要由朝廷兵部,甚至是皇上亲自判断才可以。
而通常情况下,下级告上级的状,只要不是十恶不赦的大罪,只要不是证据确凿,朝廷都是一般不会批准的。
否则,这样人人以下犯上,那朝廷原有的秩序也就荡然无存了……
因此,只要将问题引到模棱两可的,是不是紧急军情的判断上,那桑淳元就已然立于不败之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