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军突击训练结束后就会派遣到各地就稳定局面,不给一些宵小之辈以可乘之机。
扶桑地方的府兵制度已经崩坏,名存实亡。
朱孝铭已经下令扶桑内阁解散全国的府兵,并准备以各府为基础设立警备队。
“他们现在的财政问题很大,大量的税收被地方政府攥在手里,内阁根本无钱可用,这样下去,打不几天仗他们就得借款了。”
朱孝铭担心另外一件事,这些年扶桑政局变幻莫测,内阁大臣更换频繁,以致于在地方政府面前毫无威信,税收很是混乱,扣除各项开始,几乎年年都要举债。
虽然在朱孝铭看来,政府举债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必须要有稳定的收入,不然就是寅吃卯粮,最后入不敷出,政府为了避免破产,增发货币,结果便是通货膨胀,民不聊生。
这一次叛乱相邀平息,扶桑内阁花费巨大,以现在的状态根本不可能支撑下来。
现在就要改革,不能到时候再跟高丽一样,向帝国借款,即便帝国咬牙借出巨款,扶桑国也还不起。
“不知道首辅大人这次会不会跟高丽一样借款给扶桑,我看国内局面也不是很好。”黄之栋对于大明国内有些担心。
国内各地洪灾不断,出口的货物也日益减少,很多工厂接不到订单纷纷倒闭,大量的失业人口在城市游荡。
一个恶循环产生,赚不到钱的人更不敢花钱,工厂卖不出东西,只能减少工人工资,甚至是裁员。
朱孝铭也看到了这个事情,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前世的美国大萧条,现在看来在这个时代可能会提前到来。
两人已经讨论了一段时间这个问题。
从各国的报纸来看,绝大多数的国家都面临着这个问题,可以说大萧条已经慢慢开始,只是还没有到爆发的那一刻。
现在的自己如果对外讲大萧条,只会让大萧条来的更快,所以自己无能为力。
内阁如果不对这个问题有清醒的认识,那帝国只能是一步一步滑向深渊。
这个时候扶桑如果大乱,会让帝国的经济雪上加霜,帝国将失去一个稳定的市场,如果再跟帝国借款,那薛维骏那边可真的吃不住了。
“我看还是给韩彬写一封信,让他在资政院提醒一下,不知道会有怎样的效果。”朱孝铭还是忍不住。
不想看着帝国经济萧条,民不聊生。
黄之栋则是不抱有希望。
“殿下,韩资政那边我看不会有结果,他不可能帮薛维骏,这是必然的。现在他的党派初创,正是需要机会的时候,真有这样的机会,您觉得一个政客会放弃这样的机会?”
黄之栋的话让朱孝铭沉默下来。
韩彬虽然也算是比较正直的,但在这件事情上极有可能不会去阻止,而且他也不可能阻止得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思来想去,朱孝铭还是放弃了写信。
用处不大,后患无穷。
韩彬不愿意的话只会让两人的关系出现裂痕。
黄之栋看了看时间,轻声道:”殿下,时间不早了,早些休息吧!明早还要行军,这两日就能追上叛军,还有一番恶战。”
盛夏的夜晚,很是炎热,远处的闷雷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
朱孝铭看了看外面没有一丝月光的天,在外面走了几圈便回去休息。
不知过了多久,外面传来黄之栋急促的呼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