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1627崛起南海 > 154.第154章 广州来客

154.第154章 广州来客(4 / 5)

李奈倒也争气,十四岁中了秀才,十八岁就过了乡试中了举人,但之后参加了两次会试,却均未能过关。虽说只要当了举人就可以做官了,但天下举人何其多,要排个知县官职起码都得排到十年之后了,这与李继峰当初望子成龙的目标显然是有一些偏差。

而李奈自己读了十多年的书,对于年复一年的应试也有些厌倦了,便婉转提出自己想试着帮家里打理生意。李继峰也算是个开明人,心想反正李奈已经考上了举人,也算是有了功名,再想上一步抢那三百贡士的名额的确不太容易,便给了他一个相对轻松的差事到琼州府与当地一家海商谈谈贸易合作。若是李奈做得顺利,慢慢交一些生意给他打理也无不可,若是做得不顺,再回去读书应考也就是了,反正家里也不差这点钱供养他专心读书。

关于这次出访的对象,李奈其实也是有所耳闻的。五月的时候琼州那边的商号就送来了几件玻璃器和银镜,据送来东西的伙计所说,在琼州岛南边的崖州附近新出现了一伙海商,自称来自万里海外的“海汉国”,其相貌、语言都与明人一致,只是服装、习俗多有独特之处。这些海汉人似乎掌握有某些独特的工艺,可以制作出丝毫不亚于西洋番商的玻璃器皿。至于那银镜,李奈也亲眼见过,照人十分清晰,胜过铜镜不少,更是市面上稀罕之极的物件。

李继峰经商多年,也知道西洋番商手中有这种奇特的银镜,但因为数量极其稀少,人家根本就不外卖,都是留着自用的。而这些新出现的海汉人显然掌握了某种制镜的技术,在他们所出售的镜子中,甚至还有一面长宽都达到一尺的方镜。虽然这面镜子被要价八百两银子,但在李继峰眼中看来,这种世上罕有之物,莫说八百两,便是价钱再翻个两三倍也是值得的。

果然这面镜子只在“福瑞丰”总行里摆了两天,便被广州府某位大人物差人来收购了,作价一千五百两银。而其他从琼州府送来的少量样品,也很快就被抢购一空。李继峰立刻便让人在市面上收购对方要求的硝石、硫磺、焦炭等商品,装船运往琼州岛。

之后每隔大约半月时间,便会有一批来自“海汉”的商品运抵广州,因为崖州那位李掌柜的精明表现,“福瑞丰”拿到了海汉玻璃器和银镜在广州的独家经营权,这也让总行因此赚了个盆满钵满。

六月中旬,“福瑞丰”崖州分店的李掌柜回广州述职,顺便带回了最新的海汉产品和他们的要求。这种新出的玻璃文具,李继峰自己就先留了一半下来,而李奈作为家中的读书人代表,也有幸分到了一套。

为了帮助家里推销这种新产品,李奈专门牵头搞了一次诗会,请了不少广州本地的文化名人出席。这玻璃文具一出场,整个诗会的逼格似乎都得到了质的提升。正如当初施耐德所预料的那样,这种晶莹剔透的文化用品立刻就得到了读书人的好评和追捧当然了,能追捧这玩意儿的读书人一般家境都比较殷实,毕竟不是每个读书人都有经济实力能花上一百两去买一套玻璃文具。

是的没错,在胜利港出厂价仅仅十两一套的玻璃文具,到了广州之后就已经水涨船高,加上李家自己已经消化了五套,于是能流入到市面上也就只剩下了五套而已。一百两还别嫌贵,如果不是跟“福瑞丰”东家李三公子关系密切的人,就算抱着银子也没地方买去。

李奈在诗会上“十分遗憾”地告知本地的士子,这种玻璃文具来自万里海外,且每一套都是定制品,得来十分不易,鄙商行正在设法订货,但至于什么时候到货,能到多少就无可奉告,有意购买的朋友可以多多关注鄙商行的店铺言下之意便是这玩意儿现在有价无市,大家如果想买来装逼,那就早早准备好银子吧

最新小说: 苟道长生:从魔修转世开始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火影:开局获得金光咒 男女仆的人设至上 农家小青梅 大明:我朱允熥,随机复活亲人 天不应 红星双穿:我在陕北卖物资 大夏:开局召唤罗网,镇压江湖 足球:神级中场,重铸多特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