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奈将样品一一拿在手里慢慢打量,在惊叹于海汉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时,他当然也注意到了那些铸印在商品表面的小篆标志。与穿越众想法有些不同的是,李奈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变相的“文化入侵”,而是认为小篆标志是海汉人的一个巧思,是为了突出自身的品牌,杜绝市面上出现仿冒品的一个手段施耐德便是这样向他解释了标志的作用。
李奈心中已经在琢磨,这样制作精美的玻璃文具运回广州之后,“福瑞丰”只消将其加上锦盒包装,那么妥妥就能卖出高价。只是海汉人曾经提过的高中低档次区分应该如何来进行难道是以包装而定装的东西都是一样的,那岂不是成了骗傻子的手段而且这文具样式如果过于单一,似乎跟海汉人所倡导的“独特、唯一、高贵”的销售理念也不太符合。
李奈忐忑地向施耐德提出了这些问题,施耐德饶有兴趣地反问道“正如李先生所说,仅仅靠着包装或者是宣传口号来区别高中低档产品是很难的,而且也不容易让买家认同。如果是李先生来主持设计工作,那打算怎么来实现你所说的这种差异化”
李奈皱着眉头想了一阵才应道“恐怕还是得如贵方以前的提议,从外形上设法区别,例如可否用上一些雕刻的技艺,在文具上刻一些诗词歌赋或是画作,用来增加其其那个词是叫什么来着哦,对了,产品附加值”
这次来胜利港,李奈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倒不是谈成了军火、精盐、香皂、火柴这几桩买卖,而是在和海汉人的接触当中,发现了不少新的观念和思维方式。而这些新观念新方式当中,最让李奈感慨的便是海汉人做生意的技巧了。
在广州看到那些海汉人制造的玻璃制品之时,“福瑞丰”上下都认为海汉人应该是精于技而拙于行的一群匠人,销售的渠道和技巧会是海汉人的短板。若不是崖州那位李掌柜一力坚持,总店这边甚至都不太想专门派人到胜利港来考察和谈判。
李奈这次来了之后,才发现李掌柜所言非虚,海汉人的销售技巧和制造工艺同样出色,而且他们并不是造出一件东西之后才去筹划如何发售,而是先就想好了销售模式,再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品开发,这与他过去所接触到的商品流通环节完全是两码事。而施耐德所提出的那些营销理念,更是李奈之前闻所未闻。
施耐德有很多词汇都是李奈不太明白的,多数时候他都处于虽不明但觉厉的状态在听取施耐德的讲解。但就自己所能理解的那部分来说,李奈能感觉到施耐德的销售技巧远远在自己之上,甚至连自己父亲恐怕都没有对某件商品进行过那么细致的销售规划。而这种规划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尽管目前还只是处于看样品签订单的阶段,但经过施耐德等人的讲解之后,李奈对于这些商品的销售前景都十分看好,只要按照海汉人那详尽的销售策略来进行推广,大把的收益已经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相较于玻璃制品,李奈其实更喜欢这次已经谈成的几桩买卖。这与商品的利润并没有什么关系,玻璃制品的利润同样很高,但有一个缺陷就是这东西被顾客买回去之后,往往都是作为收藏摆件,几乎不存在消耗一说,买一套玻璃文具回去可能会在书房里摆上若干年。而这次谈成的其他几种商品都是消耗品,在使用过程中就会快速地消耗掉,而买家也会因此而持续购买,可以为“福瑞丰”带来长期稳定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