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感慨万分“朕曾经见过孙药王,当时还觉得70多岁的老者健步如飞,一定能更加长寿。想不到可以这样长寿”
这位老者比自己都能活,还能为自己儿子效力编书,不仅身体康健,显然思维依然敏慧。
再看看满朝文武,已有不少一起走来的开国功臣垂垂老矣,显出明显的老态。
比如房玄龄,杜如晦,李靖,年纪都不小了,其实是与他父亲李渊一辈的人。
李世民比李靖小27岁,比房玄龄小19岁,比杜如晦小14岁,但是这里面反而是杜如晦死的最早。
尽管他们还不知道自己的死,但是能明显感觉到体力衰退,力不从心,看到孙思邈如此年纪还能去编书,顿时更加羡慕了。
孙思邈著千金方千金翼方,其中千金方是华夏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被国外学者推崇为“人类之至宝”,在华夏古代与现代也多中医学者的必学教材;
孙思邈几乎是全才,精于内科、妇科、儿科、外科、五官科等,把妇科卷与儿科卷置于千金方卷首,让后世医者也开始重视曾经不被重视的妇科、儿科;
同时,孙思邈也是第一个完整论述“医德”的华夏古代医者,第一个发明手指比量取穴法,第一个创绘彩色明堂三人图,首创了多个第一。
孙思邈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药王”,在这里就不多说,直接看内容吧
荆咕直接把孙思邈的各种“第一”放在天幕上,长长长长的名单,密密麻麻看得让人震撼到说不出话来。
“不愧是药王”汉朝张仲景看着里面的内容,佩服一句,没有多说其他话。
无他,忙着抄天幕上的内容。
虽然弟子可以抄,还是觉得这样的圣人自己亲手抄写比较有诚
意。
秦朝的夏无且等太医和医家弟子,一个个疯魔了一般,一边抄一边嘴里念念有词,狂热到让人忍不住怀疑孙思邈若是在面前立刻会上去磕一个。
本作者西羚墨提醒您最全的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尽在,域名
而在唐朝,孙思邈本人一如既往的谦逊。
“天幕都这样夸我了,我不写得更好都对不起药王这个称呼。”
太医署的太医们心里泪流别卷了,别卷了,药王都这么卷,他们不卷起来怎么好意思
不行,药王都如此勤奋,他们也得跟着学,蹭蹭药王的福气,没准自己也能当个“针王”“灸王”。
太医署的太医们各怀心思,看着彼此的眼神如同看情敌,为了未来的荣誉和成就,开始暗自较量起来。
再说回朝廷的医疗措施。
虽然太医署没有面向民间,但是唐朝的各位有为帝王都比较重视医疗,各有各的措施。
比如说,唐朝已经有了通过保护环境来防治疫病,妥善处理疫病尸体等,这是从唐高祖李渊时期开始的。
李渊抚须自得“朕也是有些功绩的嘛。”
瞧瞧,后世还是记得他的这些施政措施。
李世民就不说了,他做得太多了,我们说说那些被唐太宗光芒掩盖的其他帝王们。
李世民哈哈一笑。
“是也该给其他子孙一些机会。”
不然只夸他,他也会骄傲的。
贞观朝的大臣们会心一笑,作为实施那些后世留名的措施的贞观名臣,他们也很大度
唐高宗显庆四年,由宰相领衔,尚医局与太医署共同编纂了新修本草,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这本就是由孙思邈与官方主编的医书。
武皇期间,将民间的疠人坊收归国有,朝廷设置悲田使,病坊也称为悲田坊,男女别坊,四时供承,由朝廷来为疠人养病治疗。到唐武宗时改名为“养病坊”,此后一直延续下去,民间也有了大量的慈善机构性质的病坊。
唐朝,佛教的民间慈善医坊开了很多,许多贫家家中有小儿或者老人实在看不起病,就会送去寺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