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办法虽集中军权,让藩镇不再做大,但也预示着宋武力存在先天不足,国家前进时就有瘸腿迹象,这种迹象应该是接任者继续深化改革自身,但很遗憾,宋军事改革因战败而止
赵匡胤顾不得天幕所说的战败,他不停地询问后人你们是怎么推平土匪,为何军队不承旧习
或许是心中过于急切,他的问题化为弹幕飘过历代眼前,赵匡胤请问宋军该怎么做
看着硕大的赵匡胤三字,两宋有人激动有人沉默
赵恒宋真宗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脸,随即又理直气壮
起来“朕的皇位承先皇遗旨,再正统不过,朕为何心虚”
不虚不虚,再则要心虚也是先帝,关他何事
而赵顼宋神宗及王安石等人却是激动不已太祖,我等意志改革,除宋沉疴旧弊,请太祖指点
但他们的心声没有化为弹幕,更没法被赵匡胤所见,只能听天幕道
该怎么做
赵匡胤自己就给出了解决之道啊
武臣尽读书,宰相须用读书人
让武臣通治道,善兵机通谋略,知明理不就是赵匡胤提出来的
只是他把目光放到武将上,遗漏了中层军官教育
宋初诸将出自草野,行事如盗贼无赖,赵匡胤坐回椅子上慢慢道“昔年光武定天下后,引公卿郎将读书讲解经义,让武夫变为能操持吏事的能臣,明悉君臣大义。”
当年他言今之武臣欲尽令读,贵知为治之道,也是希望他们能明尊卑名分,成为护治国秩序的将佐官将。
后来武将做了吗
有人听劝解读书,但更多的人是不喜读书,天下诸侯贤明知书者,唯张永德一人而已。
即使赵匡胤对中层军进行教育也没用,我们人民子弟兵是实行全军教育,对军官要求是爱护士兵,有事长官先上。
全军要遵行八耻八荣纪律,不拿百姓一针一线,但宋朝的军队不行。
宋朝的军队是些什么人
地痞流氓、叛民、流民、饥民
在宋朝皇帝看来,五代十国造反作乱的人都属无业地痞之人,朝廷把这些人招募到军中,给他们厚禄,再用军纪来束之,但,使他们学会自爱自重。
最后再把他们困于阶级之间,让他们反去保护良民,这样天玉就能太无,再无百姓反叛。
也就是讲宋朝的军队跟历朝完全不同,唐朝士兵被称为长征健儿,唐人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而宋则是相反。
军队承担着消灭社会不安定分子的意义,其责任性高于抵御外敌的职能。
出于这样的目的下,到宋仁宗时朝廷养禁军七八十万,有用之人不满七八万。
这就是宋朝兵弱的原因,好男都不当兵了,你还想抵御外敌
天幕嘲讽的语气像巴掌一样打在赵匡胤脸上,他怒气冲天的同时又顿生委屈养兵安天下乃百代之利,怎么不是好政策
只是只是他也没想到宋仁宗时期禁军竟有七八十万人,而可用者不足七八万
现在朝廷禁军仅有二十万余人,个个都是精壮骁勇的好士兵,怎么会增加那么多
宋仁宗是他第几代子孙来着
从某些方面来讲网尽不法之徒充军,是个好主意,但赵1没想过除地痞流氓外,那些流民、饥民从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