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楚军在调动之际,王翦趁机率军出击,大破了楚军,斩杀项燕于崭,虏楚王负当。于是,楚国便被灭国了。
王翦率领着胜利的大军,一路奏着凯歌,回到了咸阳。向秦王要了大批的房子、田地,便正式地告老还乡了。
事后,有人问他:“你临上阵前,向大王,要那么多的房屋、田地,不怕大王发怒吗?”
王翦回答:“我不向大王,要这么多的东西,我在楚国,整整一年按兵不动,大王能容忍吗?但他知道了,我是为了这么多的财产,才去打楚国的,我不会有异心的,我方才能够太平啊!如果我不是提出,要这么多的财产,有可能我早就死了。”说完后,王翦又想起了,自己的师傅鬼谷子,心想:“师傅真是神人啊!三十年前,就能算到了我,三十年后的危难,又救了我的一命。师父啊!您现在在哪里呢?”
三师兄李斯,出谷后,直接去了秦国,去投了吕不韦。吕不韦任命了他当郎官。后来又得到了,秦王政的重用,担任了长史,后来又担任了客卿。
公元前237年,由于韩国的间谍,名叫郑国的人,在秦国案发,秦王便认为,外国人在秦国,都会为秦国带来危险的,因此下了命令,驱逐六国的客卿。
李斯已经,走到了咸阳城的城外了,但他怎么也不想,就此功亏一篑。于是,他写了一篇,流传千古的文章,“谏逐客书。”
这篇文章中,最经典的两句:“泰山不让土壤,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就其远。”至今还是,如此地脍炙人口。
秦王读了“谏逐客书”后,认为讲得非常有道理,立刻撤回了逐客令。李斯便又,回到了秦国的朝廷。
不久后,秦王又升他为廷尉,他在秦王灭六国的过程中,不断地为秦王出谋划策,立下了巨大的功劳。
秦统一六国后,李斯带领着众官,议定尊秦王政为始皇帝,并组织制订了,一系列的礼仪制度。他又被任命为了丞相。
李斯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主张焚毁民间的各国藏书,禁止私学,以加强中央的,集权的统治。
李斯还主持了,制定新的法律,统一了车轨、文字、货币、度量衡的制度。
李斯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徐福的这三个师兄,他们对于中国历史,所做出的贡献,又远远地超出了,他们以前的师兄庞涓、孙膑、苏秦、张仪。他们都是他们的老师,鬼谷子先生,因材施教后,所布下的,又一个救国救民的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