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787厂的机关办公楼,看起来更破旧了一些。
红砖的墙面,历经岁月的洗礼,一楼已经零零散散,布满了黑绿色的青苔。
顶部凸出的房檐木制吊顶,部份区域的木头已经开始老化,涂刷上去的厚厚的一层腻子粉,脱落后甚至透过缝隙能看到上边的瓦片。
配上地面碎裂的水泥壳,从外表看起来,已经逐渐成为了一幢破旧不堪的老楼。
时间改变的,不止是干部们容貌上的变化,从这幢楼进进出出的人员,反而越发年轻。
大浪淘沙,一批批干部从这幢楼里退了下来,一批批年轻干部又重新顶了上去,楼虽老去,但内部的脏器却在重新焕发着生机,宛如枯木逢春。
六十年代中后期,进入厂子的大学生们,从当初的懵懵懂懂,到现在走向中层管理岗位,逐渐填充进红星厂的骨架之中。
当初他们属于外来人员,普遍缺乏资历,那时隐隐的排斥感,在十年后来看,已经不是问题。
干部的传承体系在这中间被打乱过一阵,但在保卫处的以及部队领导的关怀下,近些年,重新步入了正轨。
北门的大铁门已经打开,时代的列车冒着浓浓的白烟,在铁轮与钢轨的摩擦声中,驶入了厂区。
货运站经过几番改造后,布局比以往轧钢厂时期,更为合理,从以往的煤炭,钢铁,到如今的卡车,重炮,装甲底盘和坦克底盘。
运输科编制在此期间,进行过一轮扩充,但依旧没够上处级编制,但比正常的科室规模无疑要大上许多。
以往需要抽调运输司机来卸车,经过调整后,已经有了专属的卸车人员,他们还得装甲、坦克驾驶的技能。
又一批川汽红岩的越野重卡,承载在货运平板上,送到了货运站点。
相比十年前,厂里分到一辆越野卡车,运输科的司机们得打破脑袋去抢,现如今,已经全部更换为了型号稍许有些差别的卡车,但都是红岩厂的产品。
“这次好像比以去年多了一些,贾队长”
看着北门外,被卸下的一部分列车平板,明显要车头重新接驳转运,手底下的驾驶员,好奇的跟贾海杰聊了起来。
保卫处的巡逻人员,已经从北门出去开始沿着铁路线进行巡逻,贾队长摸着胡茬点了点头。
“是多了一点,让大家伙抓紧点,中午天能热死人,也要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