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又开始滚动播放《油画》的版块论坛上,近几天出现的关于那幅《雷雨天的老教堂》的来历真假的质疑。
一条条讨论贴的回复在屏幕上被放大,一水儿全部都是质疑。
“一听这个论文的题目,就知道玩的是什么路数。《救世主》的把戏,又要被人再玩一次了么?”
“骗子。”
“又有人开始炒作艺术的新概念了呢。每隔一段时间,行业里这种事情就会层出不穷。”
“我不相信这是真实的。”
……
视频画面最后在一条有英国某大学身份认证的论坛用户的回复上定格。
“读完论文,我就不提关于卡洛尔的身份论证存在的诸多漏洞了。其实那幅画本身还不错,但我就想知道,能旧货市场用低价掏来一幅这么好的老油画,概率有多大?如果这不是特意被安排好的,那么,这家伙真应该去买一张马票。”
电脑屏幕上打出了新的字幕旁白——
「比起打开钱包去买一张马票,观众们也许应该有兴趣去听听另一种没那么巧合的解释。」
“《雷雨天的老教堂》?是的,我早就知道,印象派风格的作品,这个项目有个团队很早就在做了。”
电脑屏幕又被切换回律师探视囚犯的会面室。
摄影镜头正对着的却已经换了另外一个男人。
他和之前那段镜头里出现的采访对象一样穿着囚服,一样有一只手被手铐牢牢的铐在桌子上。
与之前不同的是,他的正脸被打了马赛克,声音似乎也进行了后期的变声修音处理,遮住了男子原本的声纹特征。
旁边的字幕解释,镜头里的男子是一名隶属于豪哥造假团队的画师,为了保护消息来源,防止“有心人”含恨报复,图像和音轨都经过了后期处理。
“史上第一位印象派女画家?这是一个很好的点子,非常好。天才一般的创意。”
男人说道:“你知道么,这个点子还是我们废了很大劲想出来的呢。这一行的惯例是我们通常会废很大的力气,追求每一丝的细节还原,去复制那些历史上已经存在的名家书画作品。工艺难点有很多,笔触、色彩、颜料配方、做旧方式、创作背景。你每一个都要百分百的还原。你可能为了一道笔触琢磨了几个月,结果白颜料没使用对年份,或者用当时那位画家喜欢的款式,就在鉴定专家那里露馅了。”
“必须要做对每一步。”录制视频的人重复道。
“零失误。豪哥对这一点要求很严,他做的都是些长线生意。一幅画可能就要上百万。而买家为作品支付这样的价格的时候,没谁会掉以轻心。”
“你说的应该不是缅币?”
“不,我当然说的是美元。”他回答道。
“哇哦。”录制视频的人发出一声小小的惊叹。
“甚至我知道。豪哥这些年来,就是因为这些各种各样的难点,以及难以……嗯,无论怎么复制或者临摹,都难以达到那种以技法著称的顶级名家用笔的气韵。所以假画在他业务版图所占的比例变得越来越小……”
“你是在说他不再干这行了么?”话外音打断了对方。
“我的意思是,他更多是换了一种玩法。”
“什么意思?”
“炒真画,甚至是炒人——迅速推高某些小众画派或者某位年轻画家的作品,也可以构建虚假拍卖交易,反正以他的财富规模,方法有很多。”
“听上去是个好点子。”
“是的,但也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最明显的是这些作品或者画家的价格缺乏稳定的,能够让市场信服的锚钉点。”
“能多解释一下么?”旁白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