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殖民文化的缩影,整个十九世纪英国大约往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多个组成部分的东印度殖民地派遣了成千上万位传教士。
具体数字很难完全统计了。
在1900年左右的时间点,大约有1000到1500位来自英国圣公会的传教士在印度活动,其中有5%到10%,被派遣到了印度次大陆外的缅甸,造成了非常复杂的历史影响,也加深了不同宗教信徒之间的裂痕。
按照顾为经论文里的推测。
卡洛尔来到仰光的时间点大约是第二次英缅战争的多年以后,第三次英缅战争的爆发前夕。
仰光已经单方面的被英国宣布划归英属印度的管辖范围,并被英国人当成维持东南亚控制力的核心贸易港口城之一,整整二十年。
英国的教士数量应该略少于1900年,却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
《油画》杂志此刻就在屏幕上展示出了部分名单,其中一个名字被特意标注了出来。
“杂志社做了一些调查——”
“——罗伯特·班宁·安德森。”
台上的主持人把这个名字念了出来。
“1855年,他于利物浦的一家教会公学毕业,同年成为了一名教会的执事,1862年被圣公会派往英属印度殖民地。到了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他被晋升为了神父。在卡洛尔被推测画下《雷雨天的老教堂》的七十年代——他正在负责仰光本地的一家堂区的布道工作。”
“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也就是论文里提到的那位写下日记的教士口中的‘安德森’神父了。”
女人用法医念颂解剖结果般的平缓口吻,抛出了她手中的一封材料。
台上的几位嘉宾的脸色立刻都有了截然不同的变化。
顾为经坐在沙发上,迅速的扫了安娜一眼,目光若有所思。
罗辛斯眉头紧皱。
古斯塔夫博士神情有些惊讶。
亚历山大表现的最为兴奋,他直接也拍了下巴掌,“阿哈”的哼了一声。
「现在,至少确定,世上确实有一位安德森先生存在了」——雨田力也埋下头,用小字在笔记本上匆匆写下。
这是对顾为经的论文的重大利好。
极为惊人的发现。
150年过去了,《油画》杂志居然随随便便靠一个名字,就真的从故纸堆里挖出了些不得了的东西存在。
起码它能从侧面应证了顾为经发现的那篇传道士布道日记上的部分内容,而对方正是确定卡洛尔是否真实存在最重要的文献资料。
……
“这也不算是决定性的证据吧?”崔轩祐哼哼道。
崔小明的脸色却很苍白。
这是什么情况?
《油画》杂志突然呈现在投影幕布上的东西,大大的出乎了他的预料。
他再次的嗅到了不安的气氛。
罗辛斯说大英博物馆或者卢浮宫这些顶级艺术机构从来没有为《救世主》的真实性背过书,并询问女人,难道《油画》召开这场面对面的采访,就意味着它们为顾为经的论文结果背书了么?
在伊莲娜小姐回答“当然不”的瞬间。
他嗅到了胜利甘美的气息。
这场对话采访在她开口的那一刻便已经结束了。
剩下的仅是去欣赏她怎么把顾为经撕扯成碎片就好了。
崔小明有理由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