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皮实耐造,能拉客也能拉货,让这台车成为了社团通勤的首选。
明明设计的载客量是9人,但能从这台车上下来多少人还得看事情大小,兄弟多少。
内地采购这台车的基本上是用作机关通勤使用,尤其是级别较高的机关。
为什么?
因为一般的机关用不起,有台212或者羚羊就很牛哔了,哪里敢想小客车。
而高一点的机关基本上会选择宏运7座车型,更灵巧,尺寸更方便。
唯独随车队一起出行,够不上鸿途那种级别,又需要一定舒适性才会选择这台车。
设计是9张座椅,一般只坐7个人,后面一排座椅会用来装设备和物资。
这一次随李学武一起来奉城的只有一台伏尔加和这台宏运9座。
伏尔加挂着京城的牌照,宏运9座挂着钢城的牌照,不怪能让人猜出他的身份。
“据我所知,在辽东乘用这种高级进口轿车,还挂着京牌,带着钢城的客车……”
那人回头看向同伴讲道:“只有红星钢铁集团在辽东的主要负责人,也是红星钢铁集团的秘书长李学武了。”
他点点头,语气愈加肯定地讲道:“一定是他了,他现在就在辽东工作,听说胡主任几次邀请他来奉城做客,看样子这是来了。”
“红星钢铁集团?收购奉城一机厂的那个?”同伴思索着问道:“他们在辽东还有什么产业?”
“嗷呦,那可多了——”
同行人笑着讲道:“要不是我负责对接工业口,一般人还真就被你给问住。”
他给同伴解释道:“这红星钢铁集团从成立到发展的时间很短,就这两三年的事儿。”
“不过红星钢铁集团的底子很厚,可以说非常厚,集团原工业主体红星轧钢厂就是京城工业顶梁柱的存在。”
“还是65年、66年组织人事变革,给红星厂创造出了发展的机遇,这才从京城工业成长为部管集团企业,顶牛的存在了。”
“是最近两年才来辽东的吗?”同伴惊讶地问道:“那他们发展的可够快的啊!”
“不,红星轧钢厂的分厂,也就是红星钢城炼钢厂原本就在钢城。”同行人解释道:“不过红星钢铁集团在辽东现有的工业规模都是依靠钢城炼钢厂才发展起来的。”
他掰着手指给同伴解释道:“红星钢铁集团最开始收购了建设快十年还没建成的营城造船厂,成立了红星营城船舶制造厂。”
“然后依托钢城的资源条件,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冶金技术,发展特种钢材冶炼技术……听说最近开始向有色金属冶炼领域拓展业务,为此整合资源成立了红星钢城冶金厂。”
“在这一过程中,红星钢铁集团管委会主任李怀德同刚刚我给你讲到的那位秘书长李学武一起访问了辽东,是陆副主任接待的。”
他抬了抬眉毛,道:“红星钢铁集团这两位此行达成了对奉城一机厂的收购意向,回去以后没多久,一机厂就易主改革了。”
“这个我知道,我认识一机厂原来的厂长刘作栋,他跟我提过一嘴。”同伴点点头解释道:“我们俩还聊了聊一机厂改革的事。”
“嗯,这红星钢铁集团确实很厉害。”同行人点头强调道:“收购了一机厂,利用自有管理和技术优势重新洗牌,整合资源,将一机厂拆分重组,还真就让一机厂焕发生机了,现在可是咱们奉城的标杆企业。”
“从一机厂变革的过程中,红星钢铁集团又在奉城成立了奉城机械制造厂,在钢城成立了钢城零部件加工厂,一分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