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怀德往嘴里塞了几颗看不出名字的小药丸,用白水咽下去以后,目光放在了坐在他对面的李学武身上。
李学武身边还坐着主管集团技术发展工作和亮马河工业区建设工作的副主任董文学,三人正在开小会。
李学武听老李问起这个,先是看了一眼董文学,这才反问道:“有咱们的份儿吗?”
“呵呵呵——”
“哈哈哈——”
李怀德和董文学被他突然的騒差点笑弯了腰,这玩笑太好笑了。
“早知道这么好笑,那天杜主任问我的时候就该这么回答。”
老李嘴里的小药丸差点飞出来,收拾好了眼前的药瓶,对李学武说道:“这个你就不要想了,因为我是想都没敢想。”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李学武无所谓地摊了摊手,道:“您觉得上面走这一步是受了咱们的影响?”
“我也不太确定。”李怀德微微摇头讲道:“但魔都、津门、滨城三个造船厂的位置还是很特殊的。”
“不一定是坏事,集群效应嘛。”李学武很坦然地讲道:“我甚至觉得联合工程建筑总公司应该主动去投标,申请一些建筑工程来做。”
“呵呵,这个主意不错。”
董文学坐在一旁搭着手,轻笑着点头说道:“不能老是接集团的工程,澡盆里养不出舰队,建筑公司应该走出去锻炼锻炼了。”
“这个下来再说,先说说造船厂和港口的事吧。”老李并未偏移话题,他关心的还是营城的产业。
“你刚刚提到的集群效应效果暂时还看不出来,但未来发展造船业的趋势已经形成了。”
他手指轻轻敲着桌面,一边思索着一边讲道:“看来上面是越来越重视进出口贸易工作了。”
“营城船舶的建设项目今年能完工吗?”董文学看向了李学武问道:“上次我同徐斯年问过,他也没说仔细,是不是有什么顾虑?”
“他是谨慎的性格,顾虑是有,但多半是不敢打包票。”李怀德淡淡地说道:“今年应该完不了吧?”
后面这一句问的还是李学武,作为集团负责人,他还是能经常听见李学武有关于辽东工作的汇报。
“明年年初吧,至少是这样。”
李学武斟酌了一下,给出了一个模糊的答案,徐斯年就是这么说的。
董文学微微摇头讲道:“当初步子迈的就比较大,现在建设周期拉长也是很正常的,慢慢等吧。”
“营城港区呢?”李怀德微微昂起头,看着李学武问道:“三年时间,今年可是关键的一年。”
“还是借上营城船舶的力了。”李学武点点头,肯定地讲道:“徐斯年同志对这个工程贡献很大,做了不少工作,包括地方的沟通和协调。”
“营城港区一旦运营,甚至是连滨城船舶都会受益。”
李怀德想了想讲道:“你同滨城船舶谈一谈吧,加深一下合作。”
“是基础啊,还是项目啊?”
李学武抬了抬眉毛,讲道:“听您这么一说,滨城船舶也要发达了,还能不能认咱们还是一回事呢。”
“呵呵呵——”李怀德也被他逗笑了,抬起手理了理他那日渐稀薄的几根碎毛,点头说道:“你看着办,尽量整合渤海湾的航运资源吧。”
“那津门和秦州的港口……”
李学武迟疑地看向老李问道:“这边也得做一做工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