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兰芝知道他在说什么,没在意地摆了摆手,同他讲道:“你要有关系就多给我们介绍一些过来。”
“这个是朋友的亲戚,凑巧了。”李学武抬了抬眉毛,道:“我看集团今年新招了不少大学生啊,没有中财的吗?”
“有,可我们不嫌多啊。”
谢兰芝笑着讲道:“中财那边比较谨慎,并没有给咱们多少名额。”
“要不是有宣传工作队的协调,兴许就来三两个,那都算多的了。”
听她提起这个,李学武不免想起了还在宣传队工作的何雨水了。
当初安排她去负责这个项目,就是为了今天收网的。
公事是这个心思,私事是另外一层心思,也是耐不住傻柱的嘱托。
何雨水的亲事一直都是何雨柱的心病,李学武既然不愿意,傻柱也只能从他这边做工作,做文章了。
他是一点都不傻啊,似乎是赖上李学武一般。
李学武倒也干脆,宣传工作队多少年轻干部呢,又是进驻大学开展工作,万一能跟知识分子擦出火花呢?
“等明年吧,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毕业了,你们就不缺高材生了。”
李学武抬了抬手,示意了楼梯的方向,道:“你要下楼吗?”
“中午了,一起吃个饭吧。”
谢兰芝主动邀请道:“就在食堂也方便,我想跟你谈谈辽东分行的工作。”
辽东工业胡可对红星模式很是推崇,他是亲眼见着红星厂发展起来的,所以心里的震撼也是无以复加的。
回到辽东负责工业工作以后便极力促成与红星钢铁集团的各项交流与合作,且不仅仅限制在工业领域。
上一次李学武代表红星钢铁集团拜会辽东主管工业工作的杜副主任以及胡可,双方谈的比较深入。
胡可做主,邀请了红星资本和教育以及其他项目考察辽东。
校企合作在这个年代属于常规操作,尤其是有上面的政策和指示。
就算没有企业合作,学校也会建立自己的企业,供学生实习和工作。
算得上是这个年代的产物了,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有自己的企业。
就连小学都有,只不过小学生不用去工作,多半是生产教学工具或者文具以及纸张的企业,还有印刷。
李学武小时候就做过老师自己印刷的卷子,因为油墨和工艺不达标,每次都要很小心,否则就一手黑油。
辽东工业的主动和牵线搭桥,李学武想的也很明白,无非是拉着红星钢铁集团上车,他们看不准前面的方向,便找个赶车的来驾车往前探路。
如果红星钢铁集团发展的好,那辽东工业其他企业有样学样就行了。
红星钢铁集团有能力也有实力开辟对外贸易和投资,辽东工业也想搭个顺风车,发展工业和贸易。
同样的,十大进出口贸易公司在辽东也有分公司,这一次的多方面合作不能说没有他们的推波助澜。
羊城出口商品交易会背后站着的就是他们,而红星钢铁集团要在津门搞北方的贸易会,他们也知道了。
或许是因为红星钢铁集团情况特殊,又有外经贸干部下场指挥,他们还没有登门联系,但并不妨碍双方的试探。
李学武没有主动搭理,但也没有明确拒绝,且拭目以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