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目的,拯救京城中医院所属的中医药制作厂。
“这个工厂还是当初我们老院长从上面求来的,一直都是我们医院的顶梁柱,当初可是宝贝疙瘩呢。”
“当初有多么宝贝,现在就有多狼狈,是吧?”
李学武不是在说风凉话,而是在阐述一个事实,这是赵玉峰都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
“唉——”电话那头长叹了一声,讲道:“其实六五年他们还提出要上新设备呢,现在突然就跨了。”
“一来是经营不善,政策性亏损,二来上级不愿意投资了。”
这话说的确实是真的,因为李学武对当前的经济投资环境很了解。
这么说吧,就连银行都不主动进行投资,甚至是不愿意投资。
经济流动十分的缓慢,这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可事实就是如此,谁都没有办法。
京城中医院所遭受的不仅仅是时代的问题,还有自然演变的规律。
中医院吃的就是老大夫,就是那些医术刁钻的好大夫。
可结果呢……
现在李学才去了中医院都能顶上去露两手,可见山中无老虎了。
当然了,在中医院李学才能有露两手的机会,是有李顺在单位工作的缘故,也有李学才在医院实习了将近一年,早就有了一些实战经验。
他比他的所有同学都强,强在了实践经验,强在了家族传承。
别的同学这几年学业荒废的厉害,但他不是在山上跟着父亲学习,就是下山到了中医院实习。
赵玉峰的儿子赵侠都毁了,可李学才这么天真憨厚的性格生生被家里人保护了下来,愉快地毕了业。
赵玉峰对李学武,对李学才兄弟两个是有感情的,是对失去的儿子的记忆和惋惜。
每次看到李学武的时候,都会想起他的谨慎和手足情深。
每次看到李学才的时候,都会想想当初赵侠有这样的兄长该多好。
可惜了,可惜了——
“这家制药厂还有什么?”
李学武比较怀疑地问道:“如果是中成药或者汤剂一类的,我想集团不会重复投资,你知道的,食品药品加工厂引进了不少国外先进设备。”
“那些设备怎么能同老作坊比呢——”赵玉峰认真地解释道:“这么给你说,同样的药材、同样的剂量,让机械制作和让人制作就两个药效,你信不信?”
他电话里非常恳切地讲道:“我并不反对百草堂药业引进先进技术,大批量制造便宜的药物,但是——”
“嗯嗯,你的意思是将中医药精华工艺进行保留?”
李学武截住了他的话茬,挑眉问道:“就是想打造手工药品牌呗。”
“我是有这个想法啊。”
赵玉峰苦笑着叹了一口气,正如你所说,集团不愿意进行重复投资。
“我理解你的意思了。”
李学武想了想,在电话里讲道:“晚一点我给你消息。”
“那我就等着你的好消息了。
赵玉峰笑着说道:“什么时候回京,咱们聚一聚吧。”
“聚一聚都好说。”李学武最后特别问了一句,“中医药制作厂的药方是公开的,还是保密的?有几份,是归药厂所有,还是归中医院所有?”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