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意思是,这也是欧洲最顶级的奢华酒店,主要都分布在自然风景区的原因”韩易揣测道,“因为城市太过拥挤逼仄,导致一到假期,人们就想到广阔的山川乡野间呆着。”
“是的,这是其中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欧洲也是最先发明现代旅游概念的地方。”
“现代旅游概念”
“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求生,或者进行商业交易,顺带看看那里的风光,这不是纯粹的旅游度假。我们现在熟悉的,假期到另一个国家观光的习惯,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西欧和北欧。当时,年轻贵族喜欢进行所谓的granttour,环游欧洲,通常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和希腊,主要目的是参观并吸收这些地区的历史、艺术和文化遗产,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比书本更完美的教育方式。”
“只有物质条件丰富到可以暂时或者永久脱离生产环节的人,才能拥有旅行的奢侈。”韩易思忖片刻,微微颔首。
“没错,虽然这并不是一段光荣的历史,但是那个时期的欧洲,确实依靠工业革命和全球殖民,四处掠夺和倾销,让贵族阶层迅速积累起了难以想象的巨额财富。在贵族踏出家门之前,历史上其他类型的旅行者,对居住环境并不挑剔。朝圣者、商人、艺术家、士兵与流寇,就像我所说的那样,他们旅行不是为了玩乐,而是为了利益,或者其他更现实更血腥的目标。这些人不需要豪华的住处,任何能闭眼的庇护所都能让他们满意小酒馆
、乡村旅社,甚至修道院,都挤满了往来交通的人。”
“古代贵族很少有外出的需求,一般出门,都是为了拜访友人、与家人重逢,或者完成国王们交代的外交任务。这种情况下,他们会在相熟贵族的别墅和宫殿里做客,有些讲究人,甚至每次旅行前都会先派仆人把路线走一遭,提前买下目的地的住所,甚至在那里兴建一座庄园。毕竟,那个年代,如果是外交任务,通常意味着他们会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住上好几年。”
“但现代人口中的旅游度假,性质与此截然不同,不是吗极少有人会在一个地方呆上好几年,就为了享乐。毕竟,旅游的意义并不是换个地方长住,而是利用有限的人生,尽可能看到更广大的世界。”
“再有钱的贵族,也不可能到某个城市呆上两三天,就买一套别墅放在那里闲置。因此,奢华酒店应运而生。从1800年开始,大西洋两岸陆续开始兴建符合贵族居住需求的高端旅店。但北美跟欧洲,建立豪华酒店的方式大相径庭。前者将它们放在新近落成的摩天大楼里。比如纽约的大都会酒店,便是随着百老汇大道95号这栋楼一起开业的。那个时候,大都会酒店紧挨着铁路修建,专门为乘坐火车造访曼哈顿的富人,最便利的居住环境。”
“百老汇大道火车”韩易有些惊讶地提高声调。
“是的,当时的纽约遍布高架铁路,你在布鲁克林看到的那些,现在供地铁使用的地上线路,一百多年前跑的都是火车。”安托万嘉舍摊开手,“城际出行使用火车,到了市内就换成铁皮厢制的马拉车,这就是汽车出现之前,美国资本新贵的旅行方式。今天,没有富豪愿意自己的五星级酒店建在火车站或者机场旁边,但在十九世纪这可是吸引美国人的一大亮点,两岸对享受和舒适的不同定义,从这一点上就能得到完美的体现。”
“欧洲的定义是什么”
“美洲和后来崛起的亚洲,追寻的是新世界的壮丽,而欧洲则一直沉湎于旧世界的光辉。我想,这就是对欧式奢华酒店最好的定义。最希腊或者最罗马的,就是最好的。”
“所以,你的意思是,欧洲还活在文艺复兴的思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