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权栗迅速去找郑仁弘商议,而柳成龙听到“勾结倭寇救出临海君”的消息后,大吃一惊,开始后悔签名了。
商议过后,三人一致认为,目前只能暂时按兵不动静观其变,先看看各方面舆情形势。
这样才能保证足够的弹性和回旋空间,以及对下一步的选择余地。
若舆情形势尚可,能控制住勾结倭寇的流言,就继续拥戴临海君。
若形势不妙,就偃旗息鼓,乞求各方原谅,为此可以杀几个顶罪的人,还可以将临海君交出去。
在馆舍院落内,戚金也正在和沈惟敬等人紧急讨论接下来的行动。
沈惟敬很坚决的建议说:“立即破开后面小门,我们什么也不用说了,全部离开这里,离开平壤城!”
戚金疑惑的说:“我们一走了之,如此就彻底说不清了,事情不就闹大了么?”
如果这样,那么在别人看来,就像是城里的朝鲜民众、官兵勾结倭寇一起闹事,把大明官军赶跑了似的。
沈惟敬狠狠的说:“就是要闹大,越大越好!”
戚金说:“你这不是唯恐天下不乱么?”
沈惟敬指着大门外面的方向,“事情说不清又怎样?说不清的人是他们!他们如果说不清,那他们就是勾结倭寇的叛军!”
见戚金还在犹豫不决,沈惟敬又强调说:“这也是经略公所期待的!”
本小说最新章节在首发,请您到去看!
“经略公真这样想?”戚金问道,他确实也不是很懂政治。
沈惟敬回答说:“先前经略公刚进入朝鲜国时,因为人生地不熟,不得不仰仗李朝官员协助,所以才给柳成龙、郑仁弘等人分配了职务差遣,用他们维持平安道这个大后方的稳定。
现如今经略公开始另起炉灶,但柳成龙、郑仁弘等李朝高官不能全心全意效忠于经略公,各种小心思太多,反而成了累赘。
虽然经略公给我的任务只是针对权栗,但借着权栗进入平壤城的机会,将聚集在平安道的那些李朝官员都搅和进来,林天帅肯定也是乐意至极!”
戚金深深看了几眼沈惟敬,忽然说:“你是不是想拿他们的鲜血,染红你的官袍?”
沈惟敬毫不遮掩的说:“我又没有戚少保那样的好伯父!一切都要靠自己去拼!
我本想在与倭寇交涉中发挥作用,但天帅目前似乎用不上,为出人头地我也只能另想办法了!”
戚参将决定说:“临海君都丢了,我还能如何?就这样干吧!”
如此戚金和沈惟敬带着二百多人,从后墙“逃”出了馆舍,然后直奔最近的大同门。
不得不说,大明官军无人敢拦,出城也很顺利。
然后为了安全,戚金就来到了数十里外的顺安城。
这个交通枢纽一直是大明官军的根据地,目前还有一千驻军,比平壤城内还多。
亮出了经略公的照会后,沈惟敬对驻守顺安城的主将问道:“若平壤城满城皆反,敢不敢去平壤城平叛?”
那主将为难的说:“本部只有一千兵马,只怕不够用。”
沈惟敬没好气的说:“给你机会也不中用,附近还有其他兵马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