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辩面无表情,瞥了眼蔡邕,若有所思的道“既然如此,渤海王,伏完罚俸一年,望你们日后谨慎自省,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刘协,伏完一直僵硬的神情,陡然松缓,头磕在地上,道“臣领旨、谢恩。”
董太后见着,同样放下了一颗悬着的心,突然以手扶头,摇摇晃晃的向后倒去。
“太皇太后”
宫女、内侍惊慌不已,连忙要去扶。
何太后对这样放过刘协有所不满,却也知道做样子,惊叫一声,转身就来到董太后跟前。
见她双眸紧锁,气若游丝,立即道“快,传医师”
刘辩更是跑过去,一把将董太后抱起来,道“剩下的事情,交给丞相处置。”
一众人没想到有这样的变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刘辩抱着董太后,何太后,刘协等一大群人蜂拥而出。
不消片刻,后殿之内,便只剩下几个内侍,其余都是朝臣。
在短暂的慌乱之后,所有人的眼神,都落在前面的杨彪身上。
蔡邕坐在那,轻轻擦了擦头上的冷汗,暗自喘着大气。
王允,刘协、伏完,最后便是他了。
杨彪这会儿回过神,也看向蔡邕,神色威严,道“蔡邕,你可知罪”
蔡邕苦笑一声,抬起手,道“丞相,下官知罪。”
还能不知吗王允都要被夷三族了。
杨彪见他没有反抗,故作沉吟一阵,道“诸位同僚,王允悖逆不法,理当诛灭三族。他除了蛊惑渤海王、伏中丞外,还有蔡太常,诸位以为,当如何结案”
没人说话。
蔡邕再怎么说,也是皇子绍的外公,谁能保证,哪一天他不会扶摇直上,坐在他们前面
杨彪见一众人默不作声,胖脸抖动着,看向荀攸,道“荀尚书,你觉得”
荀攸抬起手,面露凝色,道“丞相,下官建议,比作渤海王与伏中丞,小惩大诫。”
杨彪神情思忖,看着皇甫嵩、卢植,忽的转向司马儁,道“刑曹的想法是什么。”
司马儁抬起手,道“回丞相,下官的意见,与荀尚书一致。”
杨彪没有说话了,低头看着大肚子。
在王允撺掇的这么多人中,蔡邕无疑是最为特殊的一个。
他是蔡文姬的生父,皇子绍的外公,在这场谋立太子的闹剧中,蔡邕或者说蔡家其实才是最大的获利者
杨彪一直在怀疑,蔡邕未必是被蛊惑,或许是主谋,至少是同谋才对
加上,杨彪不清楚刘辩是怎么想的,是以无法做出决定。
荀攸,荀彧,钟繇等人对视一眼,没有再多言。
太子,是为储君,向来是一个十分敏感的事情,为此而出的血案,数不胜数。
二荀等人不说话,皇甫嵩,卢植以及司马儁等人,自然更不会开口了。
蔡邕见状,面上苦笑,头上的冷汗再次出现,心里是七上八下。
杨彪小眼睛眨了下,见他们不吭声,也不想背这件事,重新坐直,沉声道“那便这样暂且定下,待会儿我会奏禀陛下,由陛下圣断。”
众人没有什么意见,无声一对。
到了蔡邕这里,俨然有种成了家务事的感觉。
“诸公,陛下有请。”这时,徐衍来到门口道。
杨彪连忙站起来,来到门外,满脸焦急的道“太皇太后安好”
徐衍微笑着道“丞相放心,医师说是忧思过度,休息几日便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