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全球犹太人仅占人口0.2%,却包揽福布斯富豪榜前50名中的30%,掌控米国70%以上的财富。
从华尔街巨头高盛、雷曼兄弟,到科技巨擘谷歌、甲骨文,再到文化帝国好莱坞,犹太人的影响力和财富几乎无处不在。
如果能从这个种族的身上‘刮’下来财富,米国的经济和发展并不是没有腾飞的可能性。
脑海中的思绪转动着,念头刚刚闪过,他的脸上便闪过了一丝犹豫的表情。
正如对方掌握的财富一样,犹太种族的影响力也无处不在,几乎操控了半个米国的命脉。
要想对他们动手,情况可没那么简单。
除非.....
再有一场大规模的战争爆发。
......
与此同时,另一边。
遥远在近四十万公里之外的月球,月面南极。
这里原本是生命的禁区,但如今却已然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数年前,在华国展开第一次载人登月工程后,那位徐院士大手一挥,在月面南极艾肯特盆地中以及周边陨石坑中规划出了月球科研基地、月面生物圈工程、月面轨道质量投射器等多个千亿级项目。
而月球生物圈工程便坐落于艾肯特陨石坑盆地的某处地势偏高的区域,
这里可以连续暴露在阳光下数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而不受阴影影响,光照充足,被称为“永昼峰”。
驾驶着月球车,穿着工作服的娄成济教授在来到生态作物培养生态区后,安稳的将月球车停在车位上。
自2024年月面生物圈工程完工后,各国的生态学专家和相关的科研人员便已然入驻进了这个距离家乡足足数十万公里的‘半封闭式’生物圈中。
而他便是其中的一员。
当然,他并非2024年最早一批入驻月面生物圈工程的学者,他是在2027年上半年的时候接替第四批科研人员进入的。
和老米此前在地球上搞的生物圈工程一号不同,他们修建在月球上的月面生物圈工程严格意义上来说并非全封闭式的。
月面生物圈工程允许相对较少量的物资补充,也允许进入研究的学者和科研人员更替。
毕竟月球的环境会远比地球更加恶劣,长时间处在低重力的状态下,不止会对骨骼和器官造成负荷,也会对心理造成的压力也不小。
所以月面生物圈工程中的学者和相关的科研人员一般在这里进行6-8个月的研究工作后便会返回地球调整休养。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精确的计算各种数据,以确保月面生物圈的平衡。
比如补充的物资数量必须经过严格的计算,比如每次更替的科研人员数量也必须要保持在相同的数量,甚至就连科研人员的身高体重代谢这些都会考虑进行。
而月面生物圈工程的主要研究目的也并非如生物圈二号一样模拟地球打造第二个适宜人类居住的生态系统。
它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在允许较少量物资补充的标准下,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运行。
以及在月球低重力、无磁场的特殊环境中进行试验培育各种动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