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研究如何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提升输入大脑信息的速度,进而改变用户的主观时间感知来实现使用者获取到更多的信息。”
“简单的来说,这项技术有些类似古代神话中的那种‘天上一天,地下一年’的设定。”
“当使用者戴上虚拟头盔进入虚拟现实世界的时候,通过信息输入调节大脑中与时间感知相关,来主动“加速”或“减慢”用户的主观时间感。”
“进而做到现实世界中仅过去了一天,但游戏世界中却能够体验72小时甚至是更长远时间的感受。”
“这是这项技术的核心。”
视频通话对面,徐晓快速的解释了一下目前星光虚拟现实科技正在研究的新技术。
办公室中,徐川若有所思的摸了摸下巴,饶有兴趣的开口道:“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提升输入大脑信息的速度,进而改变用户的主观时间感知,这项研究很有意思啊。”
虽然说在更深层的物理和哲学层面,时间唯一不可改变的这个问题依然开放。
但至少在目前人类文明的在宏观、经典的物理视角下,时间的单向流逝是不可改变的。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一个孤立系统的熵(即混乱度)总是增加的。
比如打碎的杯子不会自动复原,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而这个“熵增”的方向也定义了时间的方向。
我们无法让整个宇宙的熵减少,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时间之箭是不可逆转的。
不过时间虽然不可逆,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却也描述另一个改变时间的方法,那就是扭曲。
比如当你的速度接近光速,或者在强引力场附近时,你的时间相对于其他观察者会变慢。
这就像是“改变”了时间的流速。
而现实中,gps卫星也必须根据相对论效应来校正其时钟,才能与地球表面保持一致。
不过虽然相对论允许时间被拉伸和压缩,但它严格禁止任何超光速通信或旅行。
因为这会导致“因果悖论”,比如你回到过去杀死自己的祖父祖母什么的。
物理定律保护了因果关系的顺序,使得回到过去改变历史在理论上被认为是不可行的。
徐晓的研究的确很有意思,这项技术描述了一个前沿且极具潜力的研究方向。
它不再是简单的科幻构想,而是基于神经科学和人类感知原理的工程技术路径。
天上一天,地上一年这句话虽然听上去很不可思议,但如果是基于人的大脑而言的话,并非不可能实现。
毕竟人类的大脑不是一个精确的时钟,而是一个基于事件和信息输入来构建时间感的复杂系统。
其核心在于标量计时理论、注意力模型、记忆密度假说三个基础。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你第一次去一个陌生城市旅行的一天,会感觉上比在家例行公事的一周还要“长”。
这是因为人在处理信息,也就是当你专注于处理外部新异、复杂的信息时,大脑里面就像是安装了“脉冲起搏器”一样。
它会不断发出脉冲,从而更多地被“开关”引导到“信息累积器”中。累积的脉冲越多,你事后回忆起来就会感觉那段经历持续的时间越长。
“那当然了!”
视频对面,徐晓满脸兴奋和期待的开口道:“人的寿命是有限的,现实一天就是24小时。”
“但如果能在虚拟世界中,用一天的现实时间获得相当于三天的丰富经历、学习、旅行和社交,那么在某种意义上,你的“生命”被有效地延长了,体验的密度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