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龙协会准备进行的是利用巨型电磁漏斗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石墨烯雨沉降到星球表面,是红龙协会太阳系改造计划中最具挑战性的项目之一。
该项目旨在将金星厚重的大气层(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转化为石墨烯并沉降到地表,最终实现金星大气压和温度的降低,为后续生态改造奠定基础。
而整个工程的具体细节方案相关的演算等数据随便拉出来都有好几t的数值,针对该项目进行研究工作的开发署那边人员就有三万多。
前期主要进行的工作是将金星大气压从92个地球大气压降低至1-2个地球大气压,然后将96.5%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石墨烯并沉降到地表。
同时为了改造适宜环境,还需要通过大气剥离,将地表温度从平均462°c降低至适宜人类居住的范围(20-30°c)的状态,整个工程还是和之前一个老样子——地球上除去红龙协会,没有任何一个协会能够办得到。
在前期的时候,针对金星球的改造计划主要集中在如何在金星轨道部署约100万个电磁漏斗卫星——在这里的每个卫星都必须配备超导磁场发生器与量子计算核心,从而保证可以精准的控制他们通过激光链路同步,最终形成覆盖金星大气层的巨型电磁网络。
这些卫星的能源主要是由晶石能源构成,本身若是不出意外的话随便在天上运行个几十年不成问题。
陈麟注意到方案计划中有关于建造【磁极站】的,而所谓的【磁极站】,实际上指代的是在金星地表建造的数百座大型建筑,其本身的功能是作用于增强电磁漏斗的局部磁场强度,配套的装置一般是石墨烯沉降池,在周遭再配备纳米机器人分拣与压缩系统,一个个稳定的永固基地基本上就差不多出现了。
这些场所在完成了初期的任务之后可以当做是一个个的小型据点,后期改造起来倒是也极为方便。
陈麟挥了挥手示意赵秘书长去忙,自己则是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再度掀开了行星开发署这边的方案。
第一阶段结束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二阶段——大气剥离与二氧化碳转化。
在完成了初期的筹备工作之后,二阶段就需要动真格的了。
首先是需要启动金星轨道上的卫星群,让轨道卫星群启动超导磁场,从而形成覆盖金星大气层的电磁漏斗,紧接着使用这种手段控制磁场将大气层分为不同高度区域,从而得以逐步的剥离金星大气层的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将会在下一步被处理,卫星群或者舰队将会迅速的向大气层释放数万亿个纳米机器人,负责捕获二氧化碳分子。
并且这些纳米机器人将会在与二氧化碳接触之后将二氧化碳分子在磁场中催化转化为石墨烯片,紧接着利用电磁漏斗引导石墨烯片向地面沉降,避免其重新进入大气循环。
二阶段的整个过程可能耗费的时间并不算很长,但是需要精细化的操作和超精密的控制,毕竟是涉及到相关的磁场催化,到时候一般是直接让人工智能来处理。
后续的方案内容倒是简单很多,在完成了二阶段之后需要通过磁场调节,确保石墨烯片均匀沉降到地表收集设施,而地表的收集设施实际上就是之前建设在【磁极站】周遭的那些东西,地表收集设施将石墨烯压缩成高密度块状,用于后续工业用途,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循环。
中途需要关注整个金星的大气压变化,随时动态的调整相关设备的设定,动态调整电磁漏斗的强度。
陈麟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前,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在文件上快速扫过。
赵秘书长站在一旁,静静地等待着会长的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