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桑的手指停在“元架构”三个字下方,指尖冰凉。这哪里是商业掮客的记录?
这分明是一个浸淫在计算神经学前沿、思维极其敏锐的研究者才能做出的即时反应!那些衍生思考,尤其是关于“意识灰度”和“扰动即涌现”的猜想,其切入角度之刁钻,逻辑链条之清晰,甚至隐隐指向了他最近在私人笔记中反复推敲、尚未成型的几个模糊念头!
他猛地抬头,灰蓝色的眼睛死死盯住宋安,之前的冰冷和嘲讽被一种强烈的、几乎失态的震惊所取代。
那眼神像在审视一个突然撕掉伪装的怪物:“你…你懂这个?”声音干涩,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他引以为傲、用来“审判”学生的艰深理论,在这个东方商人笔下,不仅被精准拆解,更被赋予了新的、充满活力的可能性!
宋安迎着他震惊的目光,神情依旧沉稳,但眼底深处似乎掠过一丝极淡的、被理解后的释然。他没有直接回答霍桑的质问,而是再次伸出手指,点在笔记下方一行特意用笔圈出的、更小的字迹旁:
关键启发:“边界条件公式中的Σ项,其权重分配是否隐含了‘价值偏好’?这是否为‘目标导向’意识产生的数学种子?
若将Σ项参数化为可学习、可演化的模块,而非固定权重,是否可能引导ai发展出动态的、适应性的‘内在目标’?这将彻底区别于当前基于预设奖励函数的强化学习范式。
霍桑的目光如同被磁石吸住,牢牢钉在那行关于“Σ项”的思考上。
他脑中“轰”的一声,仿佛一道闪电劈开了厚重的迷雾!那个板书断裂处,那个他因粉笔折断而烦躁、甚至迁怒于后排缺席者的瞬间,随手写下的、连他自己当时都未完全理清的一个模糊直觉——关于公式中求和符号Σ所隐含的某种“倾向性”可能——
竟然被这个坐在最后一排角落里的男人捕捉到了!不仅捕捉到,更被他敏锐地解读为“价值偏好”的数学种子,并大胆提出了将其“参数化”、“可学习演化”的颠覆性构想!
这正是他潜意识里徘徊许久却未能清晰表述的核心猜想!是他最新研究中最隐秘、最激动人心,也最充满不确定性的方向!
霍桑枯瘦的手指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捏着报告边缘的指节因用力而泛出青白色。那份报告和笔记仿佛有千钧之重,沉甸甸地压在他的掌心,也压在他那颗被傲慢冰封已久的心脏上。他感到一阵眩晕,仿佛脚下坚固的学术神殿基石正在剧烈摇晃。
眼前这个西装革履的男人,他视为“资本皮鞭”化身的商人,竟然…竟然在思想的刀锋上,与他站在了同一高度,甚至…在某些瞬间,比他看得更远?
“你…你到底是谁?”霍桑的声音嘶哑得厉害,像是砂纸摩擦过喉咙,带着一种被彻底颠覆认知后的茫然和惊骇。他第一次,在宋安面前,显露出了脆弱。
他引以为傲的学术壁垒,在对方精准而富有创造性的笔记面前,显得如此不堪一击。
宋安没有回答这个关于身份的问题。他深邃的目光平静地注视着霍桑教授眼中翻涌的惊涛骇浪,看着那坚冰般的傲慢被震惊和茫然寸寸瓦解。
他缓缓抬起手,这一次,他的指尖没有指向报告的文字,而是轻轻拂过报告纸张边缘——就在霍桑颤抖的手指旁边——那片深褐色的、顽固的咖啡渍。
“我是谁并不重要,教授。”宋安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打破了死寂,“重要的是,您写在废纸篓边缘的公式,很美。
它本该拥有更广阔的生命。”他的指尖停留在那片污渍上,动作带着一种奇异的郑重。
“而这片污渍,”他顿了顿,目光从咖啡渍移向霍桑失神的眼睛,“它提醒我们,被溅污的,有时并非知识的本身,而是我们看待它的方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