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让她惊喜的是,由于同时使用三个平台,她逐渐摸索出一套高效接单的方法:在京东速达上优先接顺路单和预约单;在每团外卖上重点抢购优惠力度大的“神券单”;在饿了吧则专注晚间和深夜的高补贴订单。
一个月后,徐维霞看着手机钱包里的数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11327元!她月收入破万了!这是她职业生涯中从未达到过的高度,甚至比丈夫的工资还要高出一大截!
当天晚上,徐维霞特意做了一桌好菜,等翁才立回家。
丈夫进门时脸色依然不好看,但当他看到满桌菜肴后,略显惊讶:“今天什么日子?”
徐维霞不动声色地递给他一个信封:“这是这个月的家用。”
翁才立疑惑地打开信封,抽出里面的钞票,顿时愣住了。厚厚一沓百元大钞,明显比往常多得多。
“这...这是哪来的?”他惊讶地问。
“我送外卖挣的。”徐维平静地说,“一共一万一千多,我留了一千多做电动车租赁费和电话费,剩下一万给你。”
翁才立瞪大了眼睛,反复数着手中的钞票,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一个月?送外卖?能挣这么多?”
“平台大战,补贴高,单子多。”徐维霞解释道,“现在勤快的骑手月入过万不是新闻了。”
翁才立沉默了很久,最终叹了口气:“这些日子,辛苦你了。”
徐维霞感到鼻子一酸,这几个字的认可,她等得太久了。
从那天起,翁才立的态度明显转变。他不再反对妻子做骑手,甚至开始主动分担家务,帮忙照顾孩子。
更让徐维霞欣慰的是,当小区里的人再次用异样眼光看她时,翁才立会站出来说:“我老婆一个月挣得比我多,有什么问题吗?”
京西速达站点站长偶然间得知徐维霞的经历,看着她不仅克服初期困难站稳脚跟,还主动帮新入职的女骑手熟悉流程,便将她的故事整理成材料,向上级汇报。这份充满烟火气的真实经历,很快传到了京西速达总部。
总部市场部的工作人员被深深打动,认为徐维霞的故事恰好能打破“骑手是年轻人专属”“女性不适合跑外卖”的刻板印象。经过沟通,总部决定以她为原型,启动“她力量·新骑手”专项宣传计划。
他们先是拍摄了一支短纪录片,镜头里没有华丽的包装,只有徐维霞清晨送完孩子后匆匆扎进早高峰、午后在树荫下快速扒拉午饭、傍晚准时停在学校门口接孩子的真实画面。
纪录片结尾,徐维霞笑着说:“既能顾着家,又能挣到钱,这份工作没什么丢人的。”
这支纪录片在京西速达的官方账号发布后,单日播放量突破50万。
紧接着,总部又推出“女性骑手扶持计划”:为女骑手提供专属岗前培训,重点讲解夜间安全配送技巧;配备带有暖手功能的保温箱、防泼溅骑行雨衣等适配女性需求的装备;还开通24小时专属客服通道,及时解决女骑手遇到的订单纠纷。
同时,总部正式邀请徐维霞担任“女性骑手成长顾问”,让她把自己总结的“接送孩子时段接单技巧”“多平台订单优先级排序法”“与商家高效沟通话术”等经验,整理成《女骑手生存指南》,通过线上直播、线下分享会的形式,传递给更多想入行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