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联盟的代表表示出浓厚兴趣:“听起来很有吸引力。我们可以先对你们的课程和教材进行评估,如果符合我们的教育标准,我们很愿意在全球范围内推广。”
与此同时,服务优化组安排团队成员参加各种专业培训。负责文化教育课程设计的员工参加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课程设计培训,学习如何制作更具吸引力和教育价值的课件;负责艺术赛事组织的员工则参加了专业的艺术赛事组织培训,了解赛事策划、评审流程等方面的知识。
随着筹备工作的深入,文化教育课件和教材逐渐成型。文化教育课件采用了动画、视频、互动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四合院文化和钢材加工工艺。例如,在介绍四合院布局时,通过动画展示四合院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以及居民在四合院中的生活场景;在讲解钢材加工工艺时,利用3d动画详细展示每一个加工步骤,让学生们有更直观的认识。
教材则以故事为线索,将文化知识融入其中。比如,通过讲述一个四合院家庭与钢材厂的渊源,引出四合院文化和钢材加工文化的相关内容,使青少年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国际文化艺术创作大赛的筹备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品牌推广组通过各种国际艺术平台发布了大赛信息,吸引了全球众多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的关注。大赛设置了绘画、雕塑、摄影、数字艺术等多个类别,鼓励参赛者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现“京韵钢魂”的魅力。
在大赛报名阶段,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咨询和报名信息。一位来自意大利的艺术家在咨询邮件中写道:“我对中国文化一直充满好奇,‘京韵钢魂’这个主题深深吸引了我。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用我的画笔,描绘出我心中的中国文化与工业的融合之美。”
随着报名截止日期的临近,大赛组委会收到了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件参赛作品。这些作品风格各异,有的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四合院的宁静与温馨,有的用夸张的雕塑展现钢材加工的力量与激情,还有的通过数字艺术创造出奇幻的“京韵钢魂”世界。
大赛评审阶段,邀请了来自全球的知名艺术家、艺术评论家组成专业评审团。评审团成员们对参赛作品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评选,经过多轮筛选,最终评选出各个类别的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
在颁奖典礼上,周胜激动地说:“这次国际文化艺术创作大赛的成功举办,离不开每一位参赛者的热情参与和评委们的专业评审。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京韵钢魂’的丰富内涵,也体现了全球艺术家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理解。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让‘京韵钢魂’的品牌在艺术领域绽放光彩。”
获奖作品在全球多个城市进行巡回展览,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参观。在巴黎的展览现场,一位法国观众感慨地说:“这些作品让我对中国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工业文化可以如此完美地融合,创造出如此震撼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