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章 盐票(1 / 2)

“不仅要核实人口,发有防伪标识的盐票,还要专门设立官盐零售点。

防伪标识好说,咱们有现代的机器嘛,做点儿盐票成本很低的,大明还没人能仿制出来。

核实人口也可以官盐零售点的人去干。

那一个零售点怎么也得十个人吧。

前期十个人一起去将下去所有人登记造册,分发盐票。

后期卖盐。

最少没个县也得多增加十个领工资的人。一个县十个人,整个大明要多少呢?

第二,运输成本和仓储损耗。

官盐从产区晕倒全国,就大明现在这烂糟糟的官道,慢得跟蜗牛一样,需要多少成本?

取消了盐引后,边关的军需物资也需要自已运输,这又是多少成本?

第三,腐败问题。

盐票如果开始施行,那就是硬通货啊,甚至可以当钱来用。

如果工作人员可口盐票倒卖呢。

又或者勒索百姓,给钱才能领到盐票。

所以就需要一个能够及时响应的监察部门。

这又是不小的开支。

最后,大明取消私盐,那官盐为了增加利润,会不会压榨盐的进口价?

那灶户生活困顿,饭都吃不起了,他们还愿意干活儿吗?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突然取消盐商,那依靠盐商吃饭的人怎么办?他们是不是要失业了。

他们失业了,就会变成流民。

想要不依靠盐商,这些问题都需要解决。

你现在能解决的了吗?”

朱元璋发现朱吾适也不是对大明漠不关心嘛,起码在盐商这件事儿上,朱吾适还是做了了解的。

他说的这些问题,还真就是眼下大明面临的问题。

大明离不开盐商。

朱元璋也不走了,站在路边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早在大明刚建立的时候,他就深入了解过这个问题。

最后搞出了开中法。

这个方法不是最好的,却是现阶段最适合大明的。

历史上也不是没有人试图改革,然后都以失败告终了。

蔡京钞盐法,结果盐价暴涨十倍,假盐引泛滥,导致朝廷财政枯竭。

这也是方腊起义的导火索之一。

后俩万历年间也搞过袁世振纲法。结果就是,盐商垄断加剧,盐价飙升引发明末盐民暴动。

朱元璋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

朱吾适提醒道。

“要想搞定盐商,就要大力发展经济,发展交通。

如果大明很富裕,不管是朝廷还是百姓,都很富裕。

如果大明每一个城市都有水泥公路,有铁路。

盐商根本就不算问题。

人工成本,运输成本,腐败问题,就业问题。

这些问题归结到一起,就是经济问题和交通问题。

如果有铁路直通边关,哪怕慢一点儿,时速不超五十。

节省的运输成本也是海量的。

至于就业问题,那也不是问题,商业繁荣,就意味着就业机会增加。

看看现在的江南地区。

出海需要人手吧,盖房子需要人吧,养蚕织布,种茶,烧制瓷器,都需要人手。

货物运输也需要人手。

我简单的开通了大明跟欧洲的贸易,提供的就业岗位就不少于十万。

一个西湖改造计划,也直接或间接的提供了上千岗位不止。

最新小说: 大秦:隐忍十八年,废柴皇子杀疯了 疯了吧!神话天赋你管他叫反派? 剑出华山 带着超市穿越到逃荒路上 悠闲的都市怪谈生活 穿成四福晋后我过上了退休生活 庶子无为(科举) 我在749局的那些日子 抗战:从亮剑开始的批发帝国 三角洲行动:拐一只麦小鼠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