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哪怕在萧良正式入主和永电子更名鸿盈科技重新上市之前,只要有星源时代提供背书,他们就已经能接到大量的零散订单了。
不过,虽然现在手机代工业务有火爆的趋势,但也没有那么高的利润空间。
鸿盈的超低报价,其实已经将目前正常的利润空间给砍掉了。
再一个,何宏泰他个人的能力再强,也不可能在进行超高速产能扩张的同时,还能保证足够高的工厂管理水准。
运营管理团队大部分都是刚刚高薪聘请过来的新晋人员,需要时间熟悉、磨合,应聘入厂的青年员工也需要时间去熟悉生产线、去成长。
同时smt贴装也不是完全没有技术上的要求。
生产线的运转,设备的维护,以及具体手机印制电路板的贴装,手机结构件的冲压制造以及最终的组装、测试,都需要时间磨合。
前期的生产率,良品率都是一塌糊涂,复工率高得惨不忍睹。
与此同时,还要接入目前同样不够成熟的供应链企业,需要付出额外的技术、工艺乃至体系管理上的磨合成本。
这一切在财务上的表现,就是接单越多,亏损越狠。
拿蜗巢科技内部的话说,星源时代的坑刚填上,又迎来鸿盈科技这个新的大坑。
星源时代一直以来都是萧良的个人公司,只要萧良能保证星源时代的资金流不枯竭,随便他怎么折腾都没事。
不过,鸿盈科技作为独立的港股上市公司,就不是萧良作为控股股东一个人说得算的,在某种程度上,董事会的决策权力比萧良更大。
而代表更广大股东及投资人的董事会,最初能同意以如此激进的形式杀入手机代工领域,也是萧良额外签下了对赌协议:
鸿盈科技在实现盈利之前,萧良以每年不低于10%的股价增涨幅度,向鸿盈科技提供不低于二十亿的新增融资。
也就是说,鸿盈科技哪怕亏成鬼,萧良明年也需要以不低于每股八块四,买入鸿盈科技总值二十亿的新股;后年需要以不低于每股十港元,买入鸿盈科技二十亿市值的新股。
萧良如果没有能力提供承诺的定增融资,而鸿盈科技迟迟不能实现盈利,除了董事会将完全主导后续的发展方向外,萧良还将最多注销逾半对鸿盈科技的持股,以弥补其他投资者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