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封藏在实验数据中的信,日期是林小雨死前三天。
致发现这本笔记的人:
如果你读到这些,我已经不在了。
石井四郎不会允许我的研究成果存活,正如他不会允许我活下去。但请相信,这个解毒剂有效。它不仅对抗‘樱花雪’,还能标记接种者的基因,使所有基于类似原理的武器失效。
我哥哥林少阳不知道这个研究。他是个好人,不该卷入这种罪恶。如果有机会,请告诉他,妹妹为他骄傲。
最后的请求:请救救那些孩子。他们和我们一样,有梦想,有未来。林小雨。
信纸上有干涸的泪痕。
胡天佑小心地折好信纸,放入胸前的口袋:“我们会完成她的遗愿。”
郭嘉玲已经开始整理笔记中的关键部分:“需要联络重庆方面,这个配方必须大规模生产。”
胡天佑点点头,看向窗外。
码头上,日军正在搜查每一艘船。
香港的天空乌云密布,但西方天际,一缕金色的阳光顽强地穿透云层。
雨水顺着码头仓库的铁皮屋顶哗啦啦地流淌,如同一曲无休止的悲歌。
胡天佑靠在潮湿的木板箱上,借着煤油灯的微光检查左臂的伤口。
绷带已经被血和雨水浸透,散发出淡淡的铁锈味。
每一次呼吸,折断的肋骨都像刀割般疼痛。
郭嘉玲蹲在角落,将林小雨的笔记和实验数据铺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整理着。
她的手指在颤抖,不只是因为寒冷。
“找到了,”她突然低声说道,指着一页被水浸湿大半的笔记,“林小雨提到的海藻采集点——西贡海边的一个隐蔽海湾。”
胡天佑艰难地挪过去,每移动一寸都是折磨。
煤油灯的光晕照在那页笔记上,确实有一幅手绘的小地图,标注着几种不同海藻的生长区域和采集方法。
“离这里二十多里,”他估算着距离,“日军肯定封锁了主要道路。”
郭嘉玲将笔记收进防水油布包,系在腰间:“我天亮就出发。”
“我们一起。”胡天佑试图站起来,却因一阵剧痛跌坐回去。
郭嘉玲按住他的肩膀:“别逞强,你这样子走不出五百米。”她检查了他的伤口,脸色变得凝重,“伤口感染了,肋骨可能刺伤了肺叶,你需要立刻看医生。”
“全香港的医生不是被日军控制,就是在忙着救治中毒的市民。”胡天佑咳嗽了几声,嘴角渗出一丝血沫,“没时间了。”
郭嘉玲从医药包里取出抗生素和绷带:“至少让我重新包扎一下,如果你也倒下,那些牺牲就白费了。”
胡天佑没有再反对。
当郭嘉玲拆开染血的绷带时,他咬紧牙关,额头上渗出豆大的汗珠。
伤口已经发炎化脓,周围的皮肤呈现出不健康的紫红色。
“需要清创一下伤口,”郭嘉玲的声音绷得紧紧的,“没有麻醉药,会非常疼。”
胡天佑抓起一根木棍咬在嘴里,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