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我无疑和你们站在对立面,你们想干什么,我就该阻止你们干什么。
一边感谢陈平、周勃扶立自己,一边又因为陈平、周勃专权而敌视他们——又一层面的左右脑互博。
到这里,三方立场才总算到齐。
汉家、老刘家的立场;
诛吕功臣的立场;
太宗孝文皇帝的立场。
这三方立场,没有任何一个是可以规避、可以不去管,不去满足的。
因为诸吕之乱结束后,汉家还在,老刘家还在;
而诸吕之乱,是诛吕功臣们所平定,彼时的汉家,也因此掌握在他们手中;
至于太宗孝文皇帝——再怎么没有权利、再怎么泥塑雕像,也好歹是汉天子。
三方立场都有不得不满足、不得不照顾的理由,而三方立场、诉求又都截然相反,南辕北辙。
怎么办
最终,太宗孝文皇帝只能决定:和稀泥。
——汉家的颜面,老刘家的体面,太祖高皇帝的遗德,是必须照顾的;
但吕太后,却是可以尽量少提,降低其存在感,即不批判,也不赞扬的。
孝惠皇帝,也是可以从客观现实的角度,进行一定程度的批判的。
——诛吕功臣们的功劳,是必须要认可的。
但作为反派的诸吕外戚,却也是可以尽量少提,甚至不提的。
诛吕固然有功;
那咱们就只说功。
至于诸吕之罪,死都死绝了,还提他作甚
什么
吕太后
不是说好了少提的嘛……
至于自己的立场,太宗孝文皇帝,则采取了非常高明的做法。
——和朕没关系。
——朕什么都不知道
诸吕之乱是怎么个过程,少帝兄弟到底是谁家的种,最后又是怎么死的,朕都不知道;
朕在晋阳做代王做得好好的,突然就被这些人接去长安,说要做汉家的天子了。
等朕到了长安,吕太后驾崩了,诸吕没了,朕稀里糊涂就成了天子。
朕能怎么办
还不是只能听他们的话,替死去的老爹刘邦、哥哥刘盈,稍稍看顾一下这汉家的江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