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可谓是应了那句古老的谚语:“伴君如伴虎啊!”此刻,离石眼见场面气氛愈发凝重起来,众人皆是缄默不语,无人应答他所言之事。
离石心中暗自思忖,想必是自己所提出的代价还不足以打动人心,故而才会出现这般冷场的局面。
沉默有时便是一种无声的抗议与拒绝,离石深知此理。无奈之下,他只得进一步抛出诱人的条件来打破僵局。
只见他轻轻地颠动着怀中那粉雕玉琢的小人儿,缓声说道:
“众位爱卿!且听朕细细说来,这头一条嘛,自即日起,皇帝在位时间最长不得超过二十年。一旦满二十年之期,便须于皇室内部进行禅让推举。
再者,我大秦帝国的皇位继承权,无论男女,均可平等享有。
至于这第二条,则是规定皇帝不得干预国内政事,皇帝只做为一个象征,是天下共主,在对外征战时,才有统率军队的权力,以后国内权力归于政事堂,以后首相从九位辅相中挑选,最后由肤提名表决。
九位辅相、首相、朕,共投不记名投票表决,票高者为新任首相,为了形成单数,朕一人拥有二票,当民意、舆论共同反对首相执政时,朕可以响应民意,提前进行首相选举,从九位辅相中,重新选举首相。
然而,作为一国之主,君主有权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以及各属地的总督重臣;同时,君主还有权召集、停止或解散内阁,并对各类法律予以批准和公布。
此外,统率军队、决定宣战或是媾和等重大军事决策,亦由君主掌控。
但实际上,君主在国家治理方面更多地处于一种统而不治的地位。
如此安排,既能确保皇权的威严,又能实现政权的平稳运行,防止圣天子和昏君的出现,国内治理的如何,全由内阁负责。
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第三条规定明确指出,内阁已正式跃升为整个国家的核心权力机构。这一地位的确立赋予了内阁,前所未有的重要职能和影响力。
而制衡内阁的,则是新儒家成立的御史台,御史既代表天下民意,又代表皇帝,是皇帝的代言人。
其中最为关键的一项职权,便是对行政部门行使强有力的监督权力,而这种监督权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灵活多变、行之有效的方式得以实施。
首先,作为御史台成员,他们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可以针对朝廷大臣们所开展的各项工作直接提出质询。
无论是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项目的推进,还是公共资源的分配使用等方面,只要存在疑问或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了解核实之处,御史台都能够向相关大臣发起质询,并要求其给出详尽合理的解释和回应。
其次,对于朝廷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阁员同样享有充分的辩论权利。他们可以就这些政策的合理性、可行性,以及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与御史展开深入广泛的讨论和争辩。
通过这种激烈的思想碰撞和观点交锋,不仅有助于完善政策本身,更能确保其符合公众利益,和国家发展的长远需求。
最后但同样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政府在对外缔结各类条约时,必须经过内阁的审批程序。
只有获得内阁多数票的支持和认可,这些条约才能够正式生效;反之,如果未能通过内阁的审查表决,则将被否决。
这样一来,内阁便能有效地约束政府在外交事务中的行为决策,保障国家利益不受损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