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军的形成,促进了连锁网吧的扩张,快速拓展了tt用户,推高了t币的价格,接着又带动了千纸鹤服装的销量,倒是也形成了生态闭环。
“是时候再放一批五位、六位的tt号出去,给市场再加点猛料。”
…………
5月3日,李二旗下的“太平洋世纪集团”正式宣布收购“德信佳”,并提出将数码港等项目注入德信佳。
第二天复盘,德信佳股票从停盘前的0.15元最高暴涨到3.85元,收盘回落至2.21。
德信佳总市值从3.5亿港元暴涨至600亿港元。
持有德信佳6成股权的李二,一天内浮盈三百多亿,被媒体戏称一天赚了他老子一辈子的钱,堪称商业奇迹。
然而,直到此时,数码港项目还停留在图纸上,还没有正式动工。
陈元生虽然很早就在布局,但他不敢有太大的动作,因为德信佳在股市的流通股票不到总股权的28%,其余的都在大股东手里。
他从0.04港元开始入手,稍微一收购股价就开始涨,一直涨到停牌前的0.15,平均持有成本约为0.09港元,总投资1200万。
按照收盘价格计算,浮盈24倍,市值2.8亿,也算是跟在李二后面喝了口肉汤。
但是陈元生并不着急卖,不但不卖,还要继续买,因为李二这个金融奇才后面还有收购香港电讯的大动作,盈科动力的总市值最高达到了2900亿港元。
当然,那也是这个金融奇才陨落的开始。
陈元生的数字动力城比数码港项目提出的还要晚一些。
但在彦振林和孟宪坤的大力支持下,早就如火如荼的搞了起来。
而数码港到现在还是纸上谈兵,更不要说最后被搞成了地产项目。
这大概就是做实业和玩资本的区别吧。
还有另外一件事。
硅谷也传来了好消息,海顿还真找到了那家叫谷歌的公司,当然这个时候它还没有中文名字。
上次去硅谷,陈元生问过海顿和陈大同,想去一家叫谷歌的公司看看,结果俩人都表示没听说过这个公司。
实际情况是,谷歌的两位创始人去年的9月份才开始车库创业,办公地点就租了一个车库,随着公司人数的增加,今年2月份搬家,才有了正式的办公场地。
海顿通过跟公司的两位创始人聊天,才知道这个只有十几人的小公司是搞搜索引擎的,于是把自己得到的消息汇报给了陈元生。
谷歌才开始创业,这还真是个不得了的好消息。
陈元生并没有急着到硅谷去拜访,而是让海顿继续跟谷歌的创始人接触,一个是想购买谷歌的搜索专利应用于中文领域,丰富自己的产品线;一个是看看他们有没有融资需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