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狄奥,她也承载了我的一部分感情,只不过这部分感情没那么积极向上。
人的内心一定有幽暗的一面,我有时也会想,如果我是一个恶魔,我会怎么做?
感谢狄奥,她给了我放飞想象力的机会。
对狄奥这样的畜生,我一定是厌恶的。甚至在写到青城山下狄奥悟道的时候,那种深邃的邪恶从我手下流畅地倾斜而出,我真正感觉到了这个角色已经获得了自己的灵魂。
我从未限制过任何角色的思想和成长,他们最初的“设定”由我赋予,后续的行动全是凭自己的利益和价值取向做出的抉择。
所以就算我是作者,我也无法阻止康·凯斯特的战死,无法挽回阿麦菈的灵魂,无法让秦慧将敌人就地正法,无法让张立明机械降神地识破狄奥……
我第一次感受到角色其实是活的,我造出这个“角色”之后,能做的就只有去提供一个舞台,然后看着他们用舞台上的道具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
我会为自己的角色悲痛,会见证一个个安娜走向自己的结局……而我写出这一切时,必然是让自己设身处地和角色共情,才能把他们的抉择“转述”到笔下的。
所以我有时也会“常含泪水”。
狄奥作为主视角,却不是体现黄金精神的“主角”,因为我想通过这样一个新奇的视角去剖析恶人的内心,看看一个“恶人的救世主”究竟是怎样的卑鄙又伟大。
狄奥继承了我的理论功底,继承了我的诗赋才情,并且还比我多了很多思考的时间,还多了一个百科搜索般的知识库。
她的才华是远高于我的,因为我以她的视角作的每一首诗,现实中都要耗费十倍百倍的时间去创作,并不能像狄奥一样七步成诗。
这样的一个角色,可以说是让我又爱又恨。
我对她的罪行恨之入骨,却也对她的强大和美丽心生向往,对她的才华惺惺相惜。
当我写下她的落幕时,我觉得自己也失去了什么。
她的名字不属于自己,源于另一个人。
她的替身能力不属于自己,源于弹幕的一个笑话。
可她的精神永远属于自己,她以自己独特而强大的精神力量,向全世界乃至更高维度的现实世界,宣告了自己的存在。
她的理论和三观和迪奥不同,她的爱恨情仇和迪奥不同,她的狡诈谨慎也和迪奥不同……她除了名字和替身,再没有和迪奥相同的地方。
两个虽然是“同位体”的恶人救世主,在不一样的世界里闯出了各自的精彩,我认为这样的故事很了不起。
这也算是我对狄奥的一种“补偿”吧,补偿她命名和替身能力都身不由己的落寞。
但严格来说,这也并不是我对她的补偿,因为狄奥的一切行动都是由她最初的“设定”,由她本人的价值观念和人生经历决定的,并不是我在操控她怎样做,而是她自发地在行动。
其实是她自己让自己脱离了“迪奥”的阴影,我所做的仅仅是给了她一个“有钟国特色”的人物设定。
尽管她不是我的提线木偶,可狄奥能继续做出自己的选择,让自己的选择诉诸笔端,这是必须要由我设身处地代入她,才能完成的。
所以我虽然对这样的恶人恨之入骨,但对狄奥却依然有着不一样的感情。
她是我处女作的主角,也是我第一次连续17个月一直在揣摩和代入的人物,你如果让我把她等闲视之,这也是做不到的。
在狄奥的故事最终落幕之后,我也是怅然若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