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她上次来这里时相比,店内的景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时,饭馆里弥漫着一股愁云惨雾,伙计们的脸上都写满了忧虑和无奈。
而现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忙碌的景象。伙计们脚步匆匆,脸上洋溢着热情和干劲,他们眼中燃烧着希望之火,仿佛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周掌柜满脸笑容地迎了上来,他兴奋地向李宝儿汇报:“萧夫人,您这主意真是太妙了!您看,这才短短几天时间,咱们已经接到了五六席的预定,而且还有不少客人来询问食盒的情况呢!照这样下去,这个年咱们不仅能过,而且肯定还能过得红红火火的!”
李宝儿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抹淡淡的微笑。她心里明白,这一步棋走得非常正确。
这不仅仅是一桩简单的生意,更是在年关这个特殊的时刻,将“如意”的招牌和那份浓浓的温情,传递到了千家万户的团圆桌上。
冬月的晨光透过窗户,斜斜地洒在“慧养堂”二楼的书库中,形成一片片金黄色的光斑。空气中弥漫着陈旧纸页与草药混合的独特气息,仿佛时间在这里被凝固了。
李宝儿轻手轻脚地走进书库,生怕打破这片宁静。
她的目光落在一本古旧的书籍上,那是一本古代流传下来的《容颜方论》。她小心翼翼地翻开书页,纸页已经变得脆黄,但上面的小楷却依然清晰可见。
“……珍珠,益母,玉竹,以玉杵研之千遍,佐以白茯苓,可润泽肌肤,平复细痕……”李宝儿轻声念着书中的文字,指尖缓缓划过那些古老的文字,仿佛能感受到古人在书写时的心境。
然而,当她读到“研之千遍”时,不禁皱起了眉头。这个描述太过模糊,究竟要研磨到什么程度才算“千遍”呢?而且,为什么偏偏是这几种药材配伍在一起呢?它们之间的作用机理又是什么呢?
李宝儿的脑海里迅速闪现出大学实验室里的场景,电子显微镜下的皮肤纤维结构图、细胞活性数据报告……这些现代科学的知识与古籍中的智慧相互碰撞,让她既惊叹又困惑。
她不禁陷入了沉思,古籍中的这些方子虽然有着神奇的功效,但其中的许多细节却难以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解释。
这让她这个习惯了精确计量和明确原理的现代医学生感到有些无所适从。。
“也许,可以换个思路?”这个念头犹如一道闪电划破夜空,瞬间点亮了李宝儿的脑海。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宝儿仿佛着了魔一般,几乎将自己的全部时间都投入到了医馆后院那间特意为她开辟出来的小工作室里。
白天,她用望、闻、问、切四诊法,仔细观察每一位病人的症状和体征,认真倾听他们的诉说,深入探究病情的根源。她不仅学习如何准确地辨证论治,还注重积累各种病症的治疗经验。
夜晚,当整个医馆都安静下来的时候,那间小屋的灯却总是亮到很晚。李宝儿独自一人坐在书桌前,沉浸在她的研究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