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北边?”
“打了。”
“打赢了?”
“打赢了。”
朱元璋思考片刻,自己那个时代已经把北边打得服服帖帖,更是通过一系列策略,采纳这小子的意见基本上解决掉北边的隐患。
“果然,没有你小子在,北边是大患,很多朝代就是衰弱后,被外族给偷家。”
洪武大帝看了看英武不凡的朱瞻基,啧啧啧~跟自己大孙有点像,但自己大孙未来肯定不会比对方差。
这么一想,朱元璋又有点小开心,原本的命运上,自己儿子,大孙,自己培养出来的两代明君相继殒落,但老四,老四一家质量都相当不错,算是顶替自己标儿,大孙走了之后的空缺。
“咱本来对大明后世从允炆之后的历史不感兴趣,现在突然就很感兴趣,后世怎么评价他们?不能光捡好得说,咱可是被鞋拔子丑化。”
“老四不用多说,他干得事情可以,称得上盛世,配得上大帝。朱高炽,朱瞻基,我听着也行,人【仁宣之治】,就是两个寿命不太长。”
老朱是真无奈,自己朱家的后代,除了老四,后面几代活得都不够长。
“后世倒是有五龙同朝之称,但我感觉五龙同朝好像并没有真的存在过,不管怎么说,朱棣是一代雄主,朱高炽干得不错,看起来仅仅是干了八个月皇上,可作为太子监国干了十几年,后世人戏称永乐大帝朱棣是朱高炽的征北大将军。”
苏晨侃侃而谈。说起后世一些趣闻,以前朱元璋不敢兴趣,现在感兴趣,他想起来也觉得有意思,两人就这么一个人谈,一个人听。
朱元璋听得很有意思,在心里想:“征北大将军?燕王老四干得事情确实不错。”
“那小子放弃了安南?你没别得看法?”
“当时,安南已经没有合适镇守的人,永乐年间耗费无数财力,物力,该休养生息,减少用兵,减少财政开支,那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来的决定,并没有什么问题。”
“再者,当初陛下,你是不是划分出来的不征之国太多了点?”
他知道历史上洪武大帝用兵谨慎,担心子孙后代不成气候,狂妄自大,所以专门划分出来十五个不征之国,以北元残余势力为大敌。
直到彻底消灭掉北元,后代们想干什么,那就去干什么,为此,朱元璋培养出来朱标,朱雄英,对两人寄予厚望。
只能说朱元璋安排,战略方面都很妥当,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曾有一句评价。
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后面说出这句话的人,在晚年时,改变看法,他甚至认为朱元璋军事能力在李世民之上。
这就是随着经历,不同阶段,认知发生改变。
洪武大帝的军事能力一向是数一数二,苏晨对此深信不疑,他被调教出来,感觉自己现在放在历史上都能成为留名史册的名将。
“咱这事干得你不是都知道,谁知道未来会是那样,如果早知道是那样,咱就继续打,打下一个庞大的疆土。”
朱元璋说着,无奈道:“咱打了,三代之内能保证,后世子孙未必能守住,想想秦朝,想想元朝。这全是历史的教训。咱就没有继续打,而是选择巩固与稳定下来。”
“咱出身太低,但咱一生战略,大的战略方面从来无错!单论战略,古往今来,没有一个帝王能跟咱媲美!”
苏晨暗中点点头。
洪武大帝战略确实强。
那位都说李世民强在战术上,而朱元璋的战略方面更强,那位就是学习朱元璋战略,理解后,超越!
苏晨道:“我对朱瞻基有三个方面觉得他不太行。”
“说说。”
“一是废掉胡皇后,让孙皇后上位,二是教太监读书,三,暂时不说。”
“废皇后?”
老朱皱起眉头,咱妹子刚刚去看儿媳,孙媳,那个朱瞻基的媳妇就是胡皇后。
“跟咱说说怎么个事?”
“大明一共出现三大贤后,分别是义母马皇后,永乐大帝媳妇徐皇后与朱瞻基媳妇胡皇后。”
老朱傻眼,“他给废了?”
“废了。”
“你跟我具体说说。”
胡皇后是一位忠厚善良,品德高尚的皇后,深得太后的喜欢,以及大臣和百姓的拥戴。
吃瓜的老朱撸起袖子,从一个吃瓜的群众转变成加入战场上的一员,本觉得这个朱瞻基真不错,现在一听,也就那样了。
废皇后?脑子坏掉了吧,不担心朝堂不稳?莫名其妙的就废了皇后。肯定又是一个吕氏!那个叫孙皇后是吧。
朱元璋一下子就觉得跟自己家处境太像了,标儿就是加强版的朱高炽,咱大孙跟朱瞻基太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