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采嘀咕转身,却见一家寺庙门口有人起了争执。
一对母女跪在庙门前哭着,里头的和尚用身子抵着门,看似不想让这对母女进去。
“师父行行好,让我们母女进去避避风寒,我们什么都能做,洗衣做饭都可以,一天一个馒头就行了,师父行行好吧...”
“寺庙重地,还请施主不要为难贫僧。”
“师父,普航道观开门收人,还有慈心道观也是,师父行行好...”
“他们收,施主去就是了,何必来贫僧这里。”和尚说着便要关门。
“满了,都满了,小女已经走不了了,我们两天没吃东西了,师父慈悲为怀,行行好,救救我们吧!”妇人砰砰在石阶上磕头,很快便红了一片。
小女孩看着这情景,呜咽着喊娘,却是连声音也轻似小猫,看着的确是没了力气。
“阿弥陀佛,施主请离开。”和尚摇着头,整个人退进了门去。
高文采刚准备上前,不想几个衙役已是越过他走了上去,“你们主持可在?”
和尚听见声音,将门拉开探头去看,见是公门中人,立即迎了出去,“主持在庙中,诸位大人请进。”
“不必了,”衙役看了眼跪在地上的母女,脸上露出几分不忍来,继而取出一份告示展开,“朝廷有旨,即日起所有庙宇、道观等场所,需对流民开放,朝廷统一分配粮食,违者杖刑流放。”
和尚闻言愣了半晌,还是跪在地上的母女反应快,抬头立即问道:“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进去了?”
“对,进去吧,他们要敢为难,来府衙寻人便是,”说罢,衙役身后又站出个人来,指着他道:“这是衙门安排的吏书,负责这一片的流民管理,他会登记造册。”
这么做,也是怕寺庙、道观之流阳奉阴违,或者直接克扣了流民口粮煤炭,财帛动人心,别说是灾荒之年的粮食和煤炭了。
“阿弥陀佛,贫僧遵旨。”和尚垂着的脑袋看不清神情,但已是开了门,母女二人千恩万谢,站起身一瘸一拐得走了进去,书吏也随之跟入庙中。
高文采往回走的时候,道路的积雪已是扫了一半,官府的衙役小吏捧着文书布告四处奔走,眉眼间透着一股安心。
高文采回到码头的时候,布告栏中已是新贴了一张布告,上头详细写了朝廷应对寒灾所做的一系列措施,清楚完整的告知民众。
比如会开常平仓保障粮食,比如山西各地荒废的煤矿已是重新开采,前期虽会紧张一些,但慢慢情况也会好起来。
比如除了煤炭,竹炭、牛马粪等也可作为燃料使用,具体制作方法已发放至各州府。
比如各地庙宇、道观等场所强行征用,流民可就近避寒,但需遵守规则,违者按律处置。
比如为了渡过寒灾,希望百姓能聚集取暖,以节省能源使用。
林林总总不下几十条,围观的百姓看了之后,心中的惶恐也会散去,就像朝廷从前应对疫病时一样,未知才是最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