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面前精瘦却悍勇的小伙子,总部首长笑着抬手回礼:“你比照片上看起来更精神,小伙子不错。归队吧,验收之前,我要先说几句题外话。”
萧辰的每个动作都充满了仪式感。
这种仪式感来自于每个动作附带的力量,站在一群军官身后的记者们不失时机拍摄着萧辰的动作,而当他归队后,总部首长温和地看着三连:
“同志们,从你们军区上报的材料中,我们充分地感受到了基层官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与热爱……”
思想性的解读,对三连官兵来说是个非常新颖的角度。他们听总部首长亲口夸奖这他们的付出和牺牲,内心顿时感觉到一阵温暖和自豪。
在平凡的岗位上,很多人会怀疑自己干的这一切到底有没有意义。
无论是比其他连队每天多跑一公里,还是紧急集合比其他部队少花两三秒。
但是总部首长的话却明确地告诉他们,他们现在付出的一切,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正因为每天多多少少的这些部分,才让他们成为精兵悍将。
但战争来临的时候,他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这首歌上报后,总部专门抽调了人手对这首歌进行过演练,效果很不错。”
“但追根溯源,我们发现你们才是最好的演练对象。没有谁能比一支在这首歌里浸泡了一年,伴随它成长的部队更适合阐述它的价值和内涵。”
“同志们,我要问一句,你们准备好了吗?”
“时刻准备着。”
“告诉我,你们的信念是什么?”
“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很好,那就让我看看,你们到底是怎么准备好的。”
首长的谈话并不仅仅是为了鼓励战士们,同样是将战士们的注意力从他身后的长枪短炮上转移到验收本身上。在消除不必要的紧张的同时,他希望三连能够表现出跟上报材料一样的战斗力。
萧辰得到命令,让连队按照他们自己的计划进行演练。
计划,没有计划?
当首长下达这样的命令时,不仅是三连官兵,连作陪的军区首长都懵了。
本来以为总部会有专门的验收流程,但谁知道这位首长居然不拘一格,要让三连自己演练。三连此前只准备了怎么将歌声唱出精气神,却没有制订所谓的计划。
知悉内情的人全都盯着萧辰,这时候就是他这个指挥员表现临场应变能力的时候了。
身前身后,两百多双眼睛按着自己,萧辰沉吟不超过三秒,便下达了他今天第一个命令。
“全体都有,三分钟时间,回宿舍换作训服到这里集合。枪械员,打开枪械保管室,让全连配备武器和弹药,准备战斗。”
萧辰还是决定按照昨天他在文职演员面前带着三连表现出来的东西再走一遍,但今天除了五公里之外,他还想加一些别的东西。三连苦苦训练了两年的东西,今天他要让总部首长一次性看个遍。
两年,多少血汗低落在地上,换来今天这个机会。
如果求稳妥,站在这里唱首歌就可以了。可是总部首长既然没有这么安排,那为什么不给三连赢来更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