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罢抚须笑叹:“贫道自问有些相面本事,今日连番受挫。”
跟着,他又与周奕具体聊起如何相面。
聊着聊着,就说起《周易》。
袁天罡搬出经典,周奕立刻以典回应,二人越说越深奥,进入状态,不知不觉就延伸到了剑术。
这袁老道背着一柄长剑,他虽然不痴迷武学,但资质甚高,也练出了一身奇妙剑法。
他本以《周易》讲武,周奕就引入“遁去的一”。
在彼此武学心得的擦碰下,就将“不可预测的变数”和“绝境中的一线生机”作为剑法的核心灵魂。
此刻研究的剑法,本身追求的不再是固定的招式威力。
而是在看似无懈可击的定势,即对手的攻势、环境的限制、甚至自身局限等等,精准地捕捉并利用那唯一存在的“遁去的一”
即破绽、生机、致胜点。
周奕兴致甚高,提出“无形无相,存乎一心”。
袁天罡延伸“后发先至,契机而动”。
周奕顺着他的思路,又提出了“变化无穷,唯变所适”。
袁天罡捡起一片落叶,那只是环境中的一个微小因素,却道出剑法中“绝境逢生,一线天机”的机理。
一直旁听的石青璇算是见识到了,什么叫道门高人论道。
二人进入状态后,浑然忘了时间流逝。
直至太阳下山,他们好像还有讨论不完的话题。
可惜,她只是听个乐趣,对于武道之学并不感兴趣。
却不知,这是天下用剑之人一辈子也求不来的机缘。若叫那些用剑之人晓得她的际遇与心性,恐怕要嫉妒死,同时也要惋惜痛恨。
论道之后,周奕站在院中踱步,提出了一个设想.
“袁道友,按照我们方才说的剑法。一旦有极高的精神境界,那么用剑者心境澄明,近乎“无我”,也许就能更清晰地“感应”天地万物运行中那微妙的“机”与“变”,就如同卜筮者沟通天地。”
袁天罡露出惊色,看向周奕时带着浓浓欣赏:“这将是剑法中最完美的易,”
“嗯。”周奕点头,“这是心剑合一,感应天地。”
二人谈到这里,各有所思。
也就停了下来。石青璇提议吃饭,周奕欣然同意。
用过晚饭之后,又秉烛夜谈。
不过没有再聊武学,周奕把话题引到了邪帝庙与邪帝舍利上。
袁天罡问道:“你们可知道邪帝舍利从哪来的?”
周奕道:
“据说是第一代邪帝谢泊,为寻找一套有关医学的帛书,无意中于一座属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古墓内发现的陪葬品。此墓位于古齐国境内,宏大壮丽,陪葬品极其奢华。”
“邪帝舍利被谢泊发现时,是放在墓主所枕后颈之下,满布血斑,晶莹斑驳,因属晶状的半透明特质,故归类为黄晶。”
袁天罡点头,却追问道:“那么,在初代邪帝谢泊发现舍利之前,墓主人又从哪得到舍利?”
周奕陷入沉思。
他也不敢说舍利只有一颗,那假舍利如何吸引周老叹四人抢夺?
也许晶石是真,但是.
却没有历代邪帝朝里边注入元气,故而像是假的。
周奕正在思索,石青璇颇有兴趣,设想道:“舍利出自古齐国,这是周天子分封的诸侯,那么,舍利会不会来自周天子?”
“周天子是黄帝后裔,广成子是黄帝之师,因此更有机会接触到舍利黄晶。”
袁天罡笑了笑:“我道门前辈,也是如你这般想法。而且,也得到了一些印证。”
不用周奕去问。
袁天罡返回屋内,不多时,他取来一颗黄色晶球。
不是很大,刚好能托在掌心,看上去也没什么特殊之处。
“谢泊得到了那一颗来自古齐国,这一颗则是来自古蜀国,只不过,它没什么作用,里面也没有元精。”
周奕一看到这颗黄色晶球,就被吸引住了。
这玩意八成是真的。
那么石姑娘骗周老叹他们的假舍利,便是此物。
“古蜀国.”
石青璇平静倾听的眼神忽得亮起:“会不会是周天子分封,将这黄晶球当成了一种类似和氏璧的信物,给了诸侯王。而周天子是从黄帝手上继承,黄帝则是通过广成子,那么”
周奕接上话:“那么舍利来自战神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