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魏明把他们也带上了,龙小洋主动骑着摩托带魏明,他在燕京的时候就学会了。
外婆现在主要就是照顾两个小孙子孙女,也不用干什么活,儿子每个月给她的钱花都花不完,她现在是村子里最幸福也最被人羡慕的老太太。
她也是这么想的,只有在想到生死不明的小女儿时例外。
“外婆!”
人还没到,声音先至,而且是三声。
见到远道而来的两个外孙外孙女,老太太一笑露出两颗金牙。
魏明也笑:“外婆,我是来工作的,要把小红放你这里养几天,你可别嫌她烦。”
魏红正在跟平平、芳芳玩,闻言瞪了大哥一眼。
“不嫌烦,小红可是咱们家最聪明的娃娃。”老太太也有学历崇拜呢。
晚饭外婆做了可口的饭菜,不过让众人最难忘的还是老太太自己做的辣酱,有钱之后,这酱愈发舍得放肉末和油了,也更好吃了。
尤其是两个西安人,吃着这辣酱,咦,美滴很,如果再有两碗面条就更好了。
冯晓钢则想到了魏明在《舌尖上的中国》里重点写到的外婆和妈妈做的辣酱,当初看的时候觉得有些言过其实,没想到真这么好吃。
见他们喜欢,离开的时候大舅赶紧拿了两罐头瓶辣酱让孩子们带上:“路上如果吃不着好的,可以用这个夹在馍里面吃,巴适滴很。”
今晚魏明就在这里睡了,龙小洋陪他。
见表弟对那嘉陵摩托车感兴趣,魏明道:“等电影拍完了送你。”
“啊,真的吗?!”语气里全是喜悦。
魏明:“本来也是为了拍戏买的,我觉得你和大舅大姨夫跑业务也需要,到时候给你们三辆,剩下的留给峨眉厂。”
这些东西魏明又带不走,不过考虑到这是合资片,到时候送给亲戚的还是要自己补上。
接下来龙小洋又兴奋地跟魏明讲了讲他们的事业版图,也确实需要一辆摩托车了,现在市场已经扩展到了其他镇了。
龙小洋:“哥,你说我说的对不对啊,我们是不是应该主动帮那些想要搞养殖的人把规模做大,这样我们就不缺生意了。”
之前他们都是卖鹌鹑饲料的,后来想着卖鸡饲料和猪饲料,但很多人养这两种动物都是小规模养殖,几只鸡,一只猪,对饲料的需求量很小。
所以他才想到,没有需求,那就帮他们创造需求。
魏明赞道:“小洋你能想到这点,说明你是有潜力成为雅安首富的。”
伴随着窗外的蝉鸣蛙叫,兄弟俩聊到深夜,不知何时睡去。
第二天魏明和龙小洋回到镇上,和大部队一起去了小龙说过的那个有一些古色古香的范山村。
这个村庄背靠青山,面向青衣江,村内保存有完好的清代民居,还有着精美的雕刻,村边一座龙行石桥建于乾隆年间,不仅造型漂亮,而且至今还在发挥重要作用。
这里不仅种粮食,而且还种茶,现在快要采摘秋茶了。
魏明一行人边走边看边拍照,因为龙小洋的生意版图已经扩张到这了,村里的大队长亲自陪同。
大队长姓范,也是有些见识的,知道魏明是个大人物,如果这部电影能在他们这里拍摄,肯定会有莫大的好处,最起码,入村的那条破路得帮着修修吧。
这条路因为坑太多太深,把吉普车都挡在了村外,他们是骑摩托进来的。
面对这样一座漂亮古朴的小村庄,艺术家们纷纷各抒己见,想着该怎么呈现它,看来是入眼了,电影里需要的几个场景,在这里基本都能实现。
他们在这里拍了大量照片,魏明、冯晓宁、冯晓钢和米家山在山上俯瞰村庄,分别写生。
三人都算是美工,不过学习经历不同,画出来的作品也是风格迥异,不过除了冯晓钢外,大家都公认冯晓宁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