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袭,披甲守城!!”
刺耳的木哨声作响,休息了一整日的杨复恭得知消息,当即穿上甲胄,来到了长武城的城楼前等待。
不多时,扬尘滚滚而来,数万大军宛若长蛇,缓缓朝长武城靠近。
沟壑间的朔风吹动,汉军旌旗猎猎作响,带给城内一万邠宁军极大压力。
两刻钟后,数万人来到长武城外,在城北倚靠泾水扎营。
“监军,观叛军阵上,不下五六万人,其中至少有三万兵马。”
站在杨复恭身旁的都将忍不住开口,杨复恭也不由得吞咽了几下口水。
他虽然也领过兵,讨过贼,但确实是第一次与如此甲胄鲜明的敌人作战。
但见大军扎营同时,上万马军向东奔走,又有数千马军朝着长武城靠来,压力骤增。
若非背靠宜禄原,杨复恭恐怕早就想着如何逃生了。
“汉王,这支官军有意思,竟然还敢在此驻扎。”
“看旗号,应该是邠宁镇的官兵。”
安破胡与斛斯光一左一右的开口,刘继隆居中远眺长武城,随后调转马头道:
“三日内攻下此城,前往宜禄原,收复宜禄县。”
“末将领命!!”
二人作揖应下,随后便用打量猎物的目光,开始仔细打量起了长武城。
与此同时,郑畋等人也在指挥兵马,前往百里城、灵台县的路上。
不过他们送往长安的奏表,也在刘继隆包围长武城的同时,送到了李漼的面前。
“义武、昭义、河东……这几镇兵马不是自以为雄武吗?怎么不到一个月就被叛军打得全军覆没了?!”
李漼气得双手发颤,路岩与于琮二人站在咸宁宫内左侧,右侧则是亓元实、齐元简及西门季玄和杨玄阶四人。
面对李漼的生气,六人各有心思,其中路岩不得不开口解释道:
“陛下,诸镇兵马虽然惨败,但终究挡住了叛军半个多月,且杀伤叛军不少。”
“眼下最为重要的,乃是奏表之中郑台文、王小年的谏言。”
“若是以二人谏言来看,叛军如今绕道进攻邠宁,而邠宁仅有神策军及邠宁军不到一万兵马。”
“眼下朝廷应该调集神策军及神武军驰往梨园寨,若是梨园寨丢失,难保叛军会不会为了泄愤而损毁太宗陵寝。”
梨园寨易守难攻,原因也很简单。
除了地形促成外,最为重要的还有梨园寨背后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及唐宣宗李忱、唐肃宗李亨的三座帝王陵寝。
昔年安史之乱,即便叛军攻入关中,也并未惊扰李世民的昭陵。
如今刘继隆走邠宁攻来,可谓是对昭陵贴脸羞辱。
不过对于路岩口中的推测,于琮却表达了不同意见。
“陛下,臣以为刘牧之虽然气恼朝廷作为,但应该不会惊扰昭陵。”
“刘继隆素来知进退,若是其惊扰昭陵,便是叛军众将,也不免心生埋怨,更勿论其他了。”
于琮这话倒是没有说错,不管贞观年间百姓如何,但自安史之乱后,天下百姓愈发怀念贞观年间武功强盛时。
哪怕刘继隆埋怨朝廷,也不可能惊扰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