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高骈此人还真如您所预料那般,试图迁徙百姓进入黔中。”
“眼下江南各州县百姓都被强行迁徙,百姓怨声载道。”
“山南西道五州已经被我军收复,二十余万百姓,被我军截留十三万,余下十余万则是已经渡江南去。”
“高骈麾下有一支号称“长江都”的水师,人数三千人上下,舟船大小七十多艘。”
“只要殿下您下令,末将今日便率大军渡江南下!”
岷江自刘继隆眼前蜿蜒向南而去,刘继隆却并未感受到有几分激动,仿佛一切都水到渠成。
面对张武的请战,刘继隆却不慌不乱道:“暂不用着急,先将粮草辎重都准备好再说。”
“已经准备好了!”张武没有听出刘继隆话音外的意思,不断请战。
刘继隆见他如此,只能无奈解释道:“淳峤,这打江南容易,但治江南难。”
“长江以南,素来以群蛮居多。”
“我汉家自汉代开始,虽几次迁徙人口进入江南,但江南仍旧是土民多而汉民少。”
“强行迁徙百姓,此不为我汉军所举,故此高骈强行迁徙百姓进入黔中,于我军有利。”
经过刘继隆这么解释,张武这才知晓了高骈迁徙百姓之举,也是自家殿下默认的行为。
尽管张武有些难以接受,但他仔细想想后,却觉得迁徙百姓进入黔中,确实对日后保护巴蜀有利。
巴蜀素来被群蛮所寇,这其中包括了巴山蛮和黔中诸蛮。
巴山蛮经过大唐这么多年征讨,实际上与汉人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数量也变得极少,想要同化他们十分简单。
相比较之下,拥有数十万人口的黔中诸蛮则较难同化。
如今高骈迁徙百姓进入黔中,黔中诸蛮人口与汉家人口相当,自然就乱不起来了。
即便他们想乱,也得问问高骈愿不愿意让他们乱。
更何况诸蛮占据不少适合耕种的土地,而高骈带入黔中的那些世家豪强也想要土地。
两边都想要土地,可土地只够一家分,那结果是什么,自然不用多说。
高骈要带这么多人进入黔中,自然要承担起开发和安置他们的责任。
只要他把黔中矛盾解决,那刘继隆日后就不用面对这些问题,而是直接带着大军,享受着开发过后黔中道的补给,直接攻下南蛮了。
尽管这样放任不管,会使得部分百姓遭受苦难,但这些事情就算高骈不做,他刘继隆日后也会想办法去做的。
想到这里,刘继隆远眺岷江南岸,随后转身往营盘走去,不忘吩咐道:
“大军休整三日,三日后吾发军令,大军分三处渡江而去!”
“是——”
张武恭敬作揖,心里虽然依旧不忍,但他也知道自家殿下所说所做都是对的。
他目送自家殿下背影远去,忍不住又回头看了眼岷江南岸。
“唉……”
长叹一声,张武只能摇头跟上刘继隆脚步。
与此同时,身为诸道讨击使的高骈,此刻也从前线的蜀州退往了后方的嘉州。
此刻的他驻扎嘉州,负责接应雅州与黎州的军民撤离。
由于祐世隆调集兵马强攻安南,继而使得高骈出兵夺去了大渡河南岸的清溪关。
因此高骈也不担心黎州和雅州会失陷南蛮之手,毕竟他在清溪关驻兵三千。
只要这三千官兵不撤,南蛮始终打不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