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归义非唐 > 第447章 踏破天阙(万字大章)

第447章 踏破天阙(万字大章)(1 / 9)

“直娘贼,这老天爷是真不给百姓一条活路啊!”

二月初,随着春耕育苗开始,高进达也安排了五百汉军护送萧溝等一百二十余名官员走蒲津关前往河东,准备绕道河东赶赴郑州。

萧溝他们前往郑州的事情固然重要,但比起这件事,春耕的事情无疑更为重要。

本该是春雨复苏的时节,可今年不仅没有下雪,便是连一场小雨都没有降临。

关内道与京畿滴雨未下,只有陇右和山南西道、剑南道下了几场雨。

大半年不见雨水,哪怕是水文繁多的关中,眼下也不免春耕困难。

长安东南部的白鹿原上,刘继隆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尘,耳边则是王建对老天爷的谩骂。

刘继隆放眼望去,只见一眼看不到边的白鹿原上,充斥着无数前往原下打水,返回原上育苗的百姓。

在畜力不足的情况下,住在原上的数万百姓,只能通过肩挑手扛的方式,每天走五六里路将水挑到原上。

饶是如此,育苗之事依旧困难,而育苗之后,还有更困难的浇灌之事等着他们。

对于唐末的天灾,刘继隆了解的不多,但也知道唐末是一段低温期。

尽管达不到明末小冰河期那种威力,但天灾肯定少不了。

回忆当年,论恐热之所以败亡,不就是因为陇右连续三年大旱,继而导致了论恐热众叛亲离,整个陇右碎片化,这才给了刘继隆机会。

倘若不是那场大旱,恐怕自己还要和论恐热争斗几年,才能趁此机会分出胜负。

如今大旱重新降临,但影响的不仅仅是关西地区。

“听闻河东、河北等地也大半年没下过大雨了?”

刘继隆询问跟在自己身后的高进达、崔恕等人,二人颔首:“两道虽未遭受蝗灾,但也确实鲜少降下大雨,不过偶尔还是有些雨水,比关内道和京畿要好些。”

听着二人的话,刘继隆看向身旁还在小声骂骂咧咧的王建,笑道:“好了,老天反复无常也不是第一次了。”

他话音落下看向身后的数十名官员和百余名精骑,对众人交代道:

“若是到三月都还不下雨,今年恐怕又是干旱之年。”

“若是如此,那便暂停陇右运粮进入长安,先把陇右的粮食转运关内道的灵州(宁夏)、丰州(巴卓彦尔)、胜州等处。”

“除此之外,再从关中调拨粮食,供应关内道的夏绥、泾原、邠宁等州。”

刘继隆话音落下,高进达开口询问道:“殿下,若是如此,那关中乏粮又该如何?”

刘继隆并不慌乱,心中早已有了办法,故此交代道:

“关中乏粮,便从兴元府转运,兴元府乏粮,便从剑南道转运。”

“吾将此法称呼为“转般法”,所用分段接力运输,其中亦有关键。”

“这条陆上运粮之路,起点蜀州,途径成都府、汉州、绵州、利州、兴元府、长安。”

“衙门需要做的,就是在沿线设立转般仓作为中转站,平日在本地购粮存入转般仓,将各州转般仓的粮食,一州州转运。”

“每州只需要负责转运至下一州,粮册一式三份,一份送入长安,一份交给下州,一份保留本州,方便查验。”

刘继隆所说的这个“转般法”,实际上就是宋代漕运的“转般法”。

相比较唐代的“直达法”,“转般法”不管是用在陆路还是水路,都能大大降低沿途损耗。

毕竟粮食转运,最大的损耗不是人吃马嚼,而是沿途官吏的“贪墨”。

宋代转般法后期改为直达法,也不是因为不好用,而是因为运河淤堵,官吏贪墨成性导致。

尽管眼下汉军的官僚体系还算清廉,但刘继隆不得不防备以后,所以他增加了粮册一式三份的制度。

做假账容易,但是想要拉着几个州府官员一起做假账,这个难度可就大了。

哪怕真的勾连起来,刘继隆也有把握将他们连根拔起,说不定还能收获不少民脂民膏。

这么想着,刘继隆看向高进达等人:“记下了吗?”

最新小说: 都市风云乔梁 人在高三,皇帝养成系统来了! 混在模特圈,我的情报每日刷新 陆然秦舞瑶 掌门师伯新收了个女徒弟 斗罗:穿越金龙王,截胡生命毁灭 大明世家五百年 无限超脱自遮天而始 你不准玩宝可梦! 你越信我越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