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幼薇拍了拍她的肩,突然提高声音:“所有人听着,今日照常开工。想走的我不拦着,留下的工钱翻倍。”
女工们面面相觑,有人小声问:“那我们的家人……”
“我来解决。”朱幼薇的银剪在指间转了个圈,“小桃,去请赵知府。”
日头渐高时,工坊里的织机声稀稀落落。朱幼薇站在窗前,看着街对面几个探头探脑的书生。他们手里拿着《女诫》,不时对着工坊指指点点。
“郡主,查清楚了。”小桃匆匆跑进来,“是徐记布庄的人在背后煽动。他们挨家挨户说工坊伤风败俗,还威胁要断了那些女工家的生意。”
朱幼薇冷笑一声:“果然如此。”
正说着,赵知府带着衙役匆匆赶到。他额头上还冒着汗,显然是急着赶来的。
“郡主,这事不好办啊。”赵知府擦着汗,“毕竟是家务事,官府也不好插手。”
朱幼薇从袖中取出一份名册:“这些女工的家里,不是开铺子的就是在衙门当差的。徐记布庄许了他们什么好处,大人一查便知。”
赵知府翻开名册,脸色渐渐变了。他认得上面几个名字,都是杭州城里有头有脸的人物。
“下官这就去查。”
“不急。”朱幼薇收起银剪,“先陪我去个地方。”
午时的阳光毒辣,朱幼薇和赵知府站在杭州府衙门前。衙役敲响了登闻鼓,很快引来了大批百姓围观。
“诸位父老。”朱幼薇声音清亮,“巾帼工坊自开张以来,可有做过伤风败俗之事?”
人群中有个胆大的喊道:“没有!我闺女在工坊做工,规矩得很!”
“那为何有人要逼她们回家?”朱幼薇从袖中取出一叠契约,“这是工坊与女工签的契书,白纸黑字写明了工钱和工时。敢问诸位,哪家铺子能给女子开这么高的工钱?”
百姓们议论纷纷。有人小声说:“我婆娘在工坊做了半月,挣的比我多……”
朱幼薇趁热打铁:“今日我在此立誓,但凡有女子自愿来工坊做工,家中若有人阻拦,便是与太子殿下作对!”
这话一出,全场哗然。赵知府连忙上前:“郡主所言极是。本官在此宣布,杭州府鼓励女子务工,若有逼迫者,按扰乱民生论处!”
躲在人群中的徐掌柜脸色铁青。他刚想溜走,却被几个锦衣卫拦住了去路。
傍晚时分,工坊里的织机声又密集起来。那些被带回家的女工们陆陆续续回来了,身后还跟着满脸不情愿的家人。
“郡主,我爹让我来道歉……”早上的那个姑娘低着头,“他说以后不拦着我了。”
朱幼薇点点头,目光扫过那些站在院门外张望的男人们。他们有的满脸羞愧,有的还在嘀嘀咕咕,但没人敢再上前阻拦。
小桃凑过来小声说:“郡主,这样真的能行吗?我怕他们回去又变卦。”
“不会。”朱幼薇收起银剪,“我已经让赵知府把今日之事写成告示,明日贴遍全城。这些人最在乎脸面,不敢明着违抗官府。”
夜色渐深,工坊里的灯火依旧通明。女工们专注地织着布,仿佛要把白天的损失都补回来。
朱幼薇站在院子里,听着此起彼伏的织机声。她知道,这场风波远没有结束。那些藏在暗处的人,还会用更阴险的手段。
但至少今晚,这些女子可以安心地织完手中的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