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辛苦了。”沐晟真诚地说,“今日这番表现,连我都大开眼界。”
刘婶擦了擦额头的汗,笑道:“世子过奖了。我们不过是按杭州工坊的规矩来。郡主说过,女子做事要大大方方,不卑不亢。”
春杏补充道:“这些商人见识广,我们若有一点虚的,立刻就会被看穿。所以有一说一,反倒让他们更信任。”
沐晟点点头:“云南有你们,真是福气。我已经写信给郡主,请求再派些人手来。照这个势头,明年工坊还得再扩大。”
夜幕降临,工坊里的织机声渐渐停歇。女工们聚在食堂,兴高采烈地讨论着今天的订单。
一个本地女工小声问:“刘婶,那些番商真的会买我们的布吗?”
刘婶给她夹了块腊肉:“傻丫头,他们定金都付了,还能有假?你好好学,等手艺精了,挣得比我还多。”
春杏笑着插话:“等这批货交完,乌斯藏和缅甸的商人肯定会带来更多客人。到时候咱们工坊的名声,怕是要传到天边去。”
女工们哄笑起来,食堂里充满了快活的气氛。沐晟站在门外,听着里面的欢声笑语,抬头望向东方的夜空。那里,杭州的方向,一颗明星格外明亮。
他知道,从今夜开始,云南的女子们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了。
这工坊织出的不仅是布匹,更是无数女子崭新的未来。
……
滇池的水面映着朝阳,泛起细碎的金光。昆明巾帼工坊门前已经排起了长队,不少商人天不亮就赶来候着。他们大多是原本准备去杭州采买布匹的,听说云南也开了分坊,便改道来此探个究竟。
刘婶推开工坊大门时,被眼前的阵仗吓了一跳。她捋了捋鬓角,清清嗓子道:“各位客官久等了,工坊辰时开门,请按顺序入内参观。”
一个裹着缠头的波斯商人挤到前面,操着生硬的官话问:“管事,你们这儿的布和杭州一样?”
刘婶笑了笑,侧身让出通道:“客官亲眼看看便知。我们用的织机、棉纱和工艺,全是从杭州运来的。”
春杏领着第一批商人进入织造间。二十台新式织机整齐排列,女工们手脚麻利地穿梭引线。梭子来回飞动的声音连成一片,像首轻快的曲子。
“这是杭州最新的三十六梭织机。”春杏指着机器介绍,“每台每日能织三丈细布,若是云锦也能出一丈有余。”
商人们凑近观察布面纹理,有人掏出水晶镜片细细比对。那个波斯商人突然惊呼:“经纬密度分毫不差!这暗纹比松江府的还细密!”
刘婶从样品架上取下一匹天青色云锦:“这是按杭州标准织的‘券青布’,客官可以对比看看。”
几个商人立刻掏出随身带的杭州布样,两相对照后纷纷点头。一个蜀地绸缎商抚掌笑道:“妙啊!从这儿进货,能省下两个月路程。”
春杏适时递上价目单:“工坊刚开张,头三个月每匹比杭州便宜五分银子。若是订百匹以上,再让利一成。”
波斯商人眼珠一转,突然压低声音:“我订五百匹,能否再便宜些?”
刘婶摇头:“工坊规矩,童叟无欺。不过……”她指了指后院,“若是客官能介绍缅甸客商来,每介绍一位,我们返利半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