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排泄物也不能随意丢弃,而是送到陈经纶那里给红薯地里做肥料,也算是一举两得了。
至于之后来的灾民,也都按照这个规矩进行分配。
等到人手多得安排不下的时候,再召集人手开始修建关宁铁骑的军营和其他设施。
总而言之,要物尽其用,既要让灾民有饭吃,也不能让他们闲着。
在朱慈烺的精心安排下,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时光匆匆,十日眨眼便过。
抵达京城的灾民数量不断攀升,已然多达十万之众。
按照之前的分配比例,这些灾民已被妥善安置到各处。
同时伴随人员增多,水泥厂的水泥产量也日益见长。
朱慈烺先是组织人力建造了充足房屋来安顿灾民,随后召集人手,在京营附近为关宁铁骑着手修建专属营地。
与此同时,京营的建设工程也破土动工了。
毕竟后续还会有更多灾民涌入京城,他们也会参与到这项工程当中。
倘若工程进度够快且时间充裕,朱慈烺还计划增建一两座城池。
如此既能屯驻军队,又可将关宁铁骑的家眷迁至北京城。
不过当然,这只是初步构想,具体实施情况还得依据到时候灾民的实际数量来定。
另外还有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那就是最近一段时间,老丈人郑芝龙的书信愈发频繁。
从最初的五日一封变为如今的三日一封,且内容皆围绕海战之事。
朱慈烺仔细梳理后,大致明白了郑芝龙针对建奴水师的策略:
简单来说,就是先由黄蜚率领的大明水师主动出击建奴水师,随后佯装战败。
那时建奴水师定会乘胜追击,待其脱离港口,郑芝龙便率领其麾下水师与黄蜚所率领的水师共同对建奴水师展开包抄。
到时候便可一举将建奴水师歼灭。
朱慈烺思索一番,觉得此计划理论上没有任何问题,只是不知实际操作能否顺利?
不过当然,这也不是他该担心的事情,他相信以黄蜚和郑芝龙的实力,应该可以完成这件事情。
总体而言,所有的事情都在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视线转至陕西。
孙传庭抵达陕西已然月余。
在此期间,他颇为轻松地招募到了大量士兵,甚至直到如今,依旧有源源不断的秦人想要入伍。
究其原因,其实也就两点:
一来,只要来当兵,绝对能吃饱饭!
二来,只要当兵,就有钱拿!
要知道陕西已连续干旱数年,多数百姓食不果腹,所以孙传庭招募士兵的消息一经传开,众多秦人便踊跃前来投奔。
起初,他只打算招募五万士兵,然而实际应征人数远超预期。
考虑到贫困、且无以为生的百姓数量众多,孙传庭若不将他们招募入伍,他们恐因生计所迫投身闯贼阵营。
到时候这些人可就成为了大明的敌人。
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孙传庭果断决定扩充招募人数,并及时将这件事情禀报给了朱慈烺。
朱慈烺知道这件事情之后,连一秒都没犹豫就直接同意了。
在他看来,当下时局,大明还有许多硬仗要打,士兵数量自然是多多益善的,况且孙传庭擅长练兵,其所招募的士兵想必也都是一些精兵强将。
不过,伴随着士兵数量增多,所需粮草与军饷也随之增加,因此这段时间,孙传庭开始致力于筹措军饷和粮草。